2004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2005国际原油价格

比较而言,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的主要供应国较为集中,重点是中东地区、澳大利亚、周边国家、非洲和中东等,以下对16种重要矿产资源分别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2.2.1 石油:进口地区结构已有明显优化

2005年中东地区仍为我国原油主要进口地区,从中东的进口量占全国总进口量的47.2%,为5985.1万吨;其次为非洲,占全国总进口量的30.2%,为3834.2万吨;再次为俄罗斯和中亚地区,占全国总量的11.1%,为1407.0万吨;从亚太地区的石油进口量为969.0万吨,占7.6%。

位居我国原油进口前5位的国家,依次为:沙特阿拉伯(17.5%)、安哥拉(13.8%)、伊朗(11.3%)、俄罗斯(10.1%)和阿曼(8.5%),2005年合计进口量为7752.4万吨,占全国总进口量的61.2%。其他的重要进口国还有:也门(5.4%)、苏丹(5.2%)、印度尼西亚(3.2%)、越南(2.5%)、阿拉伯联合酋长国(2.0%)、科威特(1.3%)、哈萨克斯坦(1.0%)。2005年从南美进口我国所需石油的3.4%,来自欧洲的占0.4%,来自澳大利亚的进口量占0.2%。

与2000年相比,我国原油进口地区结构已有明显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中东和非洲地区的总体依赖程度基本维持不变,但是,对中东地区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而从非洲的进口量大幅增加。

2)来自北线俄罗斯的原油进口量大幅度增加,占全国总进口量的比重从2000年的不到1.0%增加到2005年的10.1%。同时,开始从中亚地区进口原油。

3)来自欧洲、拉美这些相对遥远地区的进口量呈现下降趋势。来自欧洲的原油进口量占全国总进口量的比重从2000年的3.6%降低到0.4%。

但比较而言也有一些不利的层面,主要是来自亚太地区的原油进口量呈现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15.0%降低到2005年的7.6%。但来自越南的石油进口量呈现增加趋势。

2.2.2 天然气:开始进口液化天然气,管线天然气的进口正在谈判中

在2005年之前,中国不进口天然气。从2006年起,进口液化天然气的数量大幅度增加。据深圳海关发布的统计数据,2006年1~10月深圳口岸进口液化石油气和液化天然气154.1万吨,同比增长17.5%,价值7.43亿美元,增长30.3%。其中,进口液化天然气32.5万吨,价值5558万美元;进口液化石油气121.6万吨,下降7.3%,但受价格提高影响,进口价值6.87亿美元,同比仍上升20.5%。目前,深圳口岸液化气进口结构呈现如下特点:一是液化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进口出现此消彼长态势。二是液化天然气进口价格较低,液化石油气进口价格略有回落但仍然较高。液化天然气进口均价较低,仅170.9美元/吨,但液化石油气1~10月进口均价高达564.6美元/吨,是液化天然气进口均价的3倍多。三是进口来源的趋向分散,但仍以中东和澳大利亚为主。

目前中国正在沿海建设6个进口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预计未来液化天然气的进口量将大幅度增加。预计液化天然气的进口来源主要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阿曼等。同时,建设中俄和中国一中亚天然气管线的谈判也正在进行中,预计到2010年后还将从俄罗斯和中亚通过管线进口天然气。

2.2.3 煤炭:主要进口国是澳大利亚、越南和印度尼西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并且也有相当多数量的煤炭出口到东亚等地区,但是,我国南方相对缺煤,因此从澳大利亚、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向我国南部省份出口煤炭。2005年中国煤炭进口量约2600万吨,占总消费量的1.3%,预计2006年进口约4000万吨。

煤炭主要从东南沿海各口岸进口。我国进口煤炭的省份主要在东南沿海以及长三角地区,进口的品种主要是动力煤和炼焦煤,进口来源国主要是越南、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朝鲜、俄罗斯等国。中国是越南煤炭出口的主要市场,占越南出口量的82.0%,主要进口地区集中在南方沿海城市,从越南进口煤种主要是无烟煤。2006年1~10月我国从越南共进口无烟煤1587万吨。印度尼西亚是全球主要的煤炭出口国,2005年中国进口印度尼西亚煤炭约260万吨,2006年1~10月份进口达329万吨。澳大利亚生产的煤炭75.0%以上供出口,目前日本在澳大利亚煤炭市场占47.0%,韩国占12.0%,中国台湾省占9.0%。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煤炭主要是动力煤和炼焦煤,2006年1~10月进口总额为552万吨,其中动力煤392万吨,炼焦煤160万吨。随着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澳大利亚的炼焦煤在中国将会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2006年1~10月中国共进口朝鲜无烟煤194万吨。2006年1~10月,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煤炭约78万吨。预期今后我国还将从蒙古大量进口煤炭。

以2006年1~10月测算,中国煤炭进口的地区结构为:越南53.0%,澳大利亚19.0%,印度尼西亚11.0%,朝鲜6.5%,俄罗斯2.5%,其余国家8.0%。

2.2.4 铀矿

2006年中国和澳大利亚签署协议,在今后10年内从澳大利亚进口约2万吨铀矿。

2.2.5 煤层气

不存在进口问题。

2.2.6 铜

参与贸易的各类铜产品非常丰富,包括铜材、铜合金、粗铜、精炼铜、铜精矿、废杂铜等,总共大约包括72种铜产品;铜市场相对透明,主要在LME交易。我国铜精矿进口额在整个铜产品进出口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大,铜精矿进口来源相对分散,自30多个国家进口,其中主要包括智利、澳大利亚、蒙古等。从贸易方式看,我国铜精矿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占总量的83.0%以上,小额边贸也占一定比例。2004年中国铜精矿的主要进口国为:智利(29.1%)、蒙古(20.1%)、秘鲁(12.5%)、澳大利亚(9.1%)、哈萨克斯坦(7.7%)、墨西哥(7.4%)、加拿大(3.4%)、伊朗(3.3%)、巴布亚新几内亚(3.2%)等。

精炼铜进口来源也比较分散。主要包括:智利、日本、菲律宾、韩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

2.2.7 铝土矿

铝土矿矿石本身不是贸易的产品,我国进口的主要是中间产品氧化铝,但同时还出口一部分电解铝。我国电解铝行业投资迅速增加导致氧化铝的供求缺口拉大,推动了氧化铝的进口增长。进口规模由2001年的188.0万吨扩大到2004年的587.0万吨,年均增长46.2%,2005年进一步增加到701.6万吨,同比增长19.4%,进口价值26亿美元,增长27.0%。我国氧化铝进口大部分以现货贸易为主,目前进口数量已占到世界现货贸易总量的60.0%以上,我国进口量的变化对国际氧化铝价格影响非常大。中国30.0%的进口氧化铝以及80.0%的出口原铝都与来料加工有关。为节省电力以及增加国内市场原铝供应,从2005年7月1日起废除有关氧化铝来料加工贸易的政策,此外,商务部已不再发放氧化铝来料加工贸易的许可证。我国氧化铝进口来源基本稳定。2005年我国自澳大利亚进口392.4万吨氧化铝,增长20.0%,占当年氧化铝总进口量的55.9%;自印度的进口大幅度增长,进口100.5万吨,增长37.0%;自牙买加进口56.7万吨,下降24.7%;自美国进口57.1万吨,增长7.3%。自上述4个国家合计进口占总进口量的86.5%。

2.2.8 铅

我国铅矿砂及精矿的主要进口来源是:秘鲁、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土耳其、纳米比亚、伊朗、韩国和朝鲜等。

我国精炼铅的主要进口来源是: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日本、韩国、朝鲜和加拿大等。

2.2.9 锌

我国锌矿砂和精矿的主要进口来源是:澳大利亚、秘鲁、伊朗、印度、越南、智利、缅甸等。

我国精炼锌的主要进口来源是:哈萨克斯坦、朝鲜、比利时、韩国等。

2.2.10 铁矿石

“十五”期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从2001年的9231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27500万吨,增加1.83亿吨,增长197.9%。2005年中国进口铁矿石2.75亿吨,是1990年的19.3倍,是1996年的6.3倍。

近年来我国铁矿石主要进口来源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首先,澳大利亚一直是我国最大的进口国,澳大利亚对中国的铁矿石出口量近年来大幅度上升,从2000年的3272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11218万吨,增加了242.8%。但是,澳大利亚对中国铁矿石的出口量占中国铁矿石总进口量的比例,却有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46.8%下降到2004年的38.0%,但2005年又增加到41.0%。印度超过巴西成为中国铁矿石第2大进口国。2000年中国从印度进口1100万吨铁矿石,占中国进口量的15.7%,但是到2005年,中国从印度进口的铁矿石数量达到6855万吨,占当年中国总进口量的24.9%。从2000~2005年,中国从印度进口的铁矿石数量增加了5.23倍,占中国总进口量的比重,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印度本来是我铁矿石第3进口国,并且长期以来作为平衡从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的铁矿石价格的一个手段,但现在我国从印度进口的铁矿石已成为一种主要的进口来源,并且不仅量增,而且价格的增长幅度还大于来自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铁矿石。巴西是我国稳定的铁矿石进口国。巴西对中国的铁矿石出口量稳定增加,从2000年的1482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5471万吨,增加269.2%,并且自2000~2003年,占中国铁矿石总进口量的比重也连续增加。2005年与2004年相比,尽管巴西对中国铁矿石出口量增加,但由于来自印度进口量的增加,所占比重下降5个百分点。南非一直是我国第4大铁矿石进口国,每年对中国的铁矿石出口量大约在1000万吨左右,并且近年来有略微增加的趋势。但是,由于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大幅度增加,南非对中国铁矿石出口量占中国总进口量的比重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11.5%下降到2005年的3.8%,但仍然是中国第4大进口国。以上4个国家,占中国铁矿石进口量的比重,2005年为90.0%。2001年,这一数字为95.8%。秘鲁、智利等也是中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国。2000年,中国从秘鲁进口173万吨铁矿石,2001年进口184万吨,2002年进口198万吨,2003年进口220万吨。目前差不多也是这个水平,每年200万吨左右。2002年中国从智利的铁矿石进口量为123万吨,2003年为164万吨。除此之外,中国还从其余近20个国家进口铁矿石,但数量不大。

2.2.11 锰矿石

近年来我国锰矿石进口量不断增加,主要通过广东口岸进口。我国锰矿石进口来源主要包括以下7个国家:澳大利亚、加蓬、加纳、缅甸、巴西、印度、南非等。从这7个国家进口的锰矿石占我国全部锰矿石进口总量的95.0%。从澳大利亚、加蓬、加纳这3个国家进口的锰矿石,均占全国进口总量的2/3。

2005年中国进口锰矿石457.8万吨,主要进口来源包括:澳大利亚34.3%,加蓬13.4%,加纳12.1%。3个国家合计占59.8%。

2.2.12 镍

2005年,中国共进口镍(未锻轧镍)89580吨,主要来自于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

2.2.13 钨

钨是中国优势矿产,大量出口。

2.2.14 锡

锡是中国优势矿产,大量出口。

2.2.15 钾盐

2005年中国进口钾肥883.4万吨,进口来源主要为:俄罗斯46.2%,加拿大25.6%,白俄罗斯19.3%。这3个国家合计占全国进口总量的91.1%。

2.2.16 金

近年来我国每年进口黄金约200吨,其中90%用于首饰制造。我国黄金市场已放开,进口来源广泛。

为什么称中东为“世界石油宝库”?

2005年,华北油田公司全面强化勘探开发管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油气勘探不断取得新进展,提前3个月完成全年储量任务;油气产量始终在新的生产计划线上运行,增储上产一体化亮点频闪;华北油田地层岩性油藏勘探创新项目与神舟六号飞船项目等一起荣获“中国企业新纪录(第十批)十项重大创新项目”称号……尤为可喜的是,华北油田公司在连续5年实现储量替换率大于1的基础上,2005年的石油储量替换率达到了1.32。

这一系列成果充分表明,华北油田公司已经迈出了由稳定发展向健康发展转变的坚实一步。

把勘探开发作为实现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

华北油田的勘探始于1955年,自1974年上交探明储量以来,出现过两次储量增长高峰,一是1976—1977年发现任丘油田,形成第一次储量增长高峰,使原油年产量快速达到1700万吨以上;二是1983—1985年发现岔河集、大王庄等油田,形成第二次储量增长高峰,使原油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

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经过20多年勘探和开发的华北油田,却逐渐呈现出油气产量规模规律性递减的趋势。近几年来,华北油田勘探开发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地层岩性油藏勘探获得突破性进展,连续5年实现储采平衡,滚动勘探开发形成几个千万吨级储量规模的油藏,油田稳产基础逐步得到夯实。但是,随着老区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发现整装规模储量的难度与日俱增,而新区勘探成藏条件复杂,难以形成储量接替。勘探开发面临的突出矛盾和严峻挑战,依然是制约华北油田发展的关键问题。

油气勘探开发是华北油田公司健康发展和华北油田整体协调发展的关键。华北油田公司党政领导班子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立足大场面,瞄准大目标,力求大突破,才能落实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群众利益是第一利益,才能真正实现健康发展。

为此,这个公司紧紧围绕“555”的工作目标,进一步落实2005年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任务,明确其核心是:大打勘探进攻仗,积极寻找经济规模储量,确保储量接替率满足公司健康发展的需求;深化油田开发,提高老油田采收率和已探明储量动用率,确保油气产量稳中有升,箭头朝上。

加大勘探力度,为由稳定发展向健康发展转变奠定资源基础

对于华北油田公司来说,实现由稳定发展向健康发展的转变,勘探是重中之重,也是实现油气资源接替良性循环的必然选择。过去一年来,这个公司始终把勘探工作放在首位,突出表现在不是单纯地增加勘探投入和工作量,而是坚持从思想认识、领导精力、资金投入、科技进步上做到同时“四个到位”,建立起真正把勘探放在首位的运行机制。

公司党政领导亲自上手抓勘探,真正坐下来、沉下去,多次专题研究地质勘探问题,与地质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把工作做深做细,把勘探抓紧抓实。在2005年召开的公司领导干部工作会议、职工代表大会、勘探工作会议以及每季度工作会上,公司党政主要领导的讲话,关于油气勘探的部分内容最多、分量最重。公司精简各种会议,惟独对勘探工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先后4次召开冀中探区和二连探区勘探区带分析会,做到了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前所未有的进攻姿态,集中力量,集中精力,集中资金,集中技术,大打勘探进攻仗,呈现出加快勘探的强劲态势。

按照“创新思维,实现战略突破;转变思路,寻找发展现实战场”和“整体认识、突出重点、集中力量”的总体要求,华北油田公司在勘探部署上按照“突出饶阳、强化冀中、加强二连、突破新区”的总体思路,坚持“多发现、较整装、可动用”的勘探原则,突出石油勘探,全面推进“1363”油气勘探工程的实施,即主攻饶阳一个凹陷,战略展开乌里雅斯太、吉尔嘎朗图和廊固凹陷3个重点战场,战略突破冀中岔—高—莫构造带、二连巴音都兰凹陷等6个区带,战略准备桑达莱、巴彦花和南宫3个凹陷;同时加强天然气勘探,积极推进风险勘探。

措施实,力度大,成果出。2005年以来,这个公司油气勘探不断向纵深发展,取得了一批重要勘探成果:饶阳凹陷赵皇庄地区勘探取得重要发现,具备形成一个新的3000万吨储量接替区块;霸县凹陷鄚西地区油气勘探取得新发现,围绕雁翎构造南北翼有望形成一个千万吨以上的储量接替战场;晋县凹陷高村-高邑地区油气勘探取得新发现;二连盆地老凹陷预探新类型,油气勘探取得新发现;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槽油气勘探取得新进展,5000万吨的储量规模进一步扩大;吉尔嘎朗图凹陷勘探取得新进展,新增预测储量3092万吨;廊固凹陷油气勘探取得新进展,在万庄构造形成了2000万吨的储量区块,在河西务构造带老井复查京6井获高产天然气源;饶阳凹陷杨武寨构造带勘探取得新进展,具有千万吨级储量规模;积极推进风险勘探,兴隆1井见到良好显示,欠平衡钻井点火成功;积极准备新凹陷,巴彦花凹陷发现新苗头。

深化油田开发,为由稳定发展向健康发展转变提供现实保证

在不断加大勘探工作力度的同时,华北油田公司加强老油田综合治理,搞好油藏精细描述,积极推进调水增油工程,强化地质研究,依靠技术进步,努力减缓两个递减,全面提高油气最终采收率;进一步搞好老油田简化、新油田优化,把“效益第一”的思想贯穿于产能建设的各个环节;不断加大三次采油和低效难动用储量的合作开发,形成新的产量增长点。

这个公司严密部署、科学实施,确保了油藏评价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公司在一般评价项目中强调勘探开发一体化,将预测和控制储量及时转化为探明储量和产能建设区块;在滚动评价项目中立足区带整体研究,力求钻探取得突出地质效果,并确保储量套改工作按计划顺利开展。2005年,这个公司完钻评价井30口,已钻井的评价井成功率为85.7%。经中国石油股份公司预审,2005年上交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215.71万吨,溶解气5.85亿立方米,完成油气当量2262.32万吨,完成年计划2000万吨任务的113.1%;可采储量445.83万吨(当量),完成年计划420万吨任务的106.2H。

这个公司强化产能建设和油藏评价相结合,优化整体方案部署;强化老区立体滚动,实现增储上产一体化;重新落实潜山构造,多层兼探,调整井获得高产;积极探索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提高边际油藏开发效益,确保了产能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去年,这个公司产能建设共发井位248口,占计划的100%;完成试油216口,占计划的87.1%。已经投产175口,形成原油生产能力57万吨、天然气生产能力0.6亿立方米。

这个公司还将精细描述成果与改造方案相结合、精细描述与基础地质研究相结合、精细描述与沉积微相研究相结合、精细描述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精细描述与建设测井数据库相结合,完成了三维地质建模含油面积79.3平方公里,地质储量6490万吨;三维地震处理解释219平方公里;测井资料二次解释1152口井;完成地层划分1109口井;储层沉积单元描述1317个等工作量,确保了油藏描述工作全面展开。

在三次采油工作方面,公司强化评价研究,严格方案审查,严密项目组织,确保了岔河集化学驱项目顺利实施,蒙古林砂岩油藏可动凝胶驱推广应用区现场试验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在非重点区块积极开展应用试验,确保了三次采油逐步实现规模化应用。通过一系列工作,2005年,这个公司三次采油现场实施区块全年增油量达6万吨。

战略展开谋突破,齐心协力缚油龙。油气田勘探开发工作的全面扎实推进,为华北油田的原油产量稳中有升、箭头向上提供了有力的保证。随着积极由稳定发展向健康发展转变,华北油田必将以新的认识、新的部署、新的实践、新的科技手段,不断推动油气勘探实现新的跨越。

国际原油价格数据(详细的),现货和期货

中东素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其石油蕴藏量之丰、油质之好、开采成本之低、运输之便捷,令世界其他地区难以望其项背。据2003年的数据统计,全世界石油探明蕴藏总量为1734亿吨,其中中东地区的储量就有1066亿吨,占将近2/3。而且,中东地区也是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探明储量占世界的1/3以上,中东石油储量的98.3%集中在海湾及其周围100万平方千米的范围内,也就是号称“世界油极”的阿拉伯—伊朗石油沉积盆地,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伊朗等海湾八国是世界上主要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据美国《油气杂志》2003年的数据显示,在这一范围内的各主要产油国中,沙特的石油剩余探明储量占世界总剩余探明储量的20.49%,伊朗占9.94%,伊拉克占9.09%,阿联酋占7.73%,科威特占7.62%。此外,海湾地区的石油油质好,以经济价值较高的中、轻质油为主。在生产成本上,由于地质条件好,海湾开采一桶石油的平均成本仅需2美元/桶;而在北美和欧洲为11美元/桶;非洲7美元/桶;南亚6美元/桶;中国14美元/桶。在运输方面,中东地区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亚、非、欧三大洲在此交汇,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形成环抱之势,油田距离海岸线一般不超过100千米,海陆运输都极为便利。

二战后,中东各国逐渐摆脱了西方的殖民统治,取得了政治独立,民族经济也开始进入独立发展的阶段。70年代以后,中东产油国通过两次大幅度提价,不仅有力地支持了前线阿拉伯国家的反以斗争,而且有效地维护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为自己带来了滚滚财源——“石油美元”。目前18个中东国家中有8个国家人均GDP超过了一万美元,除以色列外,都是海湾产油国。

2002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一路走高,使遭受亚洲金融危机和“9·11”后世界经济低迷双重打击的中东经济迎来了久违的暖春。2003年,阿联酋国内生产总值较2002年增长了12%,达到800亿美元。2004年,伊朗经济增长率达到5.6%,沙特达到5.2%,均高于同期世界的平均水平。沙特、阿联酋等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2004年的石油出口收入达1800亿美元,给各国带来约600亿美元的财政盈余。2005年,国际油价一度曾达到创纪录的70美元/桶,更是让一些中东国家赚得盆满钵满。

石油作为“工业的血液”,对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的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东地区作为世界石油资源储藏量最丰富的地区,自然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能源争夺的主战场。目前,美国、西欧和日本对海外石油的依存度分别为51%、60%、99%。其中,美国的25%,欧洲的60%,日本的80%以上的石油进口都来自中东。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但也是消费能源最多的国家。据悉,美国平均每天消耗掉石油近2000万桶,约占世界总需求量的1/4。世界石油市场上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对美国经济带来程度不同的影响。另外,谁在中东确立了主导地位,谁就等于控制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命脉。

国际原油价格包括哪些价格呢 ?

10月份WTI和布伦特原油价格继续回落趋稳,盘旋在每桶60美元下方。10月份WTI原油现货平均价格为59.42美元/桶,与去年同期下降3.69美元/桶,同比下降5.85%;布伦特原油平均现货价格为58.12美元/桶,与去年同期下降0.99美元/桶,同比下降1.68%。迪拜原油的现货价格为56.63美元/桶,比去年同期增长2.21美元/桶,同比增长4.05%;OPEC一揽子石油均价为55.16美元/桶,比去年同期高出0.53美元/桶,上涨0.97%。

据国际能源署11月份发布的《石油市场月度报告》信息,受库存充裕影响,中国需求受到抑制,10月份温暖的气候以及至今为止没有发生的飓风降低了美国和欧洲的需求。10月份世界石油供应量日均8530万桶,比前一月日均增长10万桶。秋季大规模的检修让10月份经合组织成员国原油加工量在9月份下降70万桶/日后进一步减少了130万桶/日,10月份全球炼油厂检修高峰,估计当月平均降低了370万桶/日的原油加工量。10月份美国和日本成品油库存每周数据显示下降。

2005年10月-2006年10月国际主要原油现货价格走势

单位:美元/桶

WTI

布伦特

迪拜

阿曼

米纳斯

WTI/迪拜

布伦特/迪拜

OPEC一揽子油价

2005年10月

63.11

59.11

54.42

55.79

58.74

8.69

4.69

54.63

11月

58.82

55.92

51.84

53.03

54.27

6.98

4.08

51.29

12月

58.92

56.28

52.83

53.87

53.92

6.09

3.45

52.65

2006年1月

64.06

61.93

57.42

58.24

61.59

6.64

4.51

58.48

2月

61.98

60.88

57.9

58.84

61.63

4.08

2.98

56.62

3月

62.65

61.21

57.51

58.8

61.76

5.14

3.7

57.87

4月

68.71

69.26

63.13

64.56

68.24

5.58

6.13

64.44

5月

70.85

70.1

64.97

66.32

70.43

5.88

5.13

65.11

6月

70.62

68.12

64.98

65.96

68.55

5.64

3.14

64.6

7月

74.24

73.39

68.91

69.91

73.09

5.33

4.48

68.89

8月

73.67

74.36

69.4

70.58

75.91

4.27

4.96

68.81

9月

65.11

63.09

61.3

62.53

65.22

3.81

1.79

59.34

10月

59.42

58.12

56.63

57.6

55.96

2.79

1.49

55.16

2003年1月-2006年10月国际主要原油现货价格走势

国际原油价格 国际原油市场定价,都是以8世界各主要产油区e的标准油为0基准。比1如在纽约期交所,其原油期货就是以8美国西得克萨斯中7间基原油WTI(WEST TEXAS INTERMEDIUM)”为5基准油,所有在美国生产或销往美国的原油,在计1价时都以8轻质低硫的WTI作为5基准油。因为1美国这个d超级原油买家的实力o,加上n纽约期交所本身的影响力p,以8WTI为0基准油的原油期货交易,就成为1全球商品期货品种中2成交量的龙头。通常来看,该原油期货合约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及z很高的价格透明度,是世界原油市场上j的三o大a基准价格之q一c,公7众和媒体平时谈到油价突破多少5美元d时,主要就是指这一i价格。 然而,世界原油三h分5之x二m以1上i的交易量,却不u是以8WTI、而是以4同样轻质低硫的北海布伦特(Brent)原油为1基准油作价。5750年8月623日5,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推出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包括西北欧、北海、地中3海、非洲以0及s也g门g等国家和地区m,均以2此为1基准,由于x这一n期货合约满足了w石油工z业的需求,被认6为2是“高度灵活的规避风7险及q进行交易的工r具”,也n跻身于c国际原油价格的三q大l基准。 伦敦因此成为6三h大v国际原油期货交易中3心8之u一e。布伦特原油期货及s现货市场所构成的布伦特原油定价体系,最多时竟涵盖了a世界原油交易量的00%,即使在纽约原油价格日7益重要的今7天h,全球仍4有约80%的原油交易量,是以6北海布伦特原油为7基准油作价。 布伦特原油和WTI在品质和价格上l均非常接近,近30年来的原油价格统计6表明,二m者涨跌同步,前者通常比0后者低4%左右。比1如8838年布伦特原油价格71。76美元u,纽约WTI是36。51美元d;2005年两者分1别涨至81。22美元l和55。10美元s。 中8东各大y产油国生产的或从4中4东销售往亚洲的原油,其作价的基准油,既不v是纽约的WTI,也g非伦敦的布伦特原油,而是阿联酋的高硫“迪拜(Dubai)”原油。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欧佩克(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油价,它往往可以0反6映亚洲对原油的需求状况。其现货主要在新加坡和东京交易,期货交易量则很小m。 通常,迪拜原油会比0WTI和布伦特原油便宜20%左右。比4如2003年布伦特原油价格突破10美元k时,迪拜原油只卖22美元f;不p过仅6两年全球油价疯涨以6来,高硫与z低硫原油之q间的价差最小g曾缩至8美元w;纽约WTI油价破00美元s时,迪拜原油也y超过了y20美元h。 此外,在远东市场还有两种定价方4式: 马a来西亚轻质原油塔皮斯(TAPIS)。它是在东南亚代表轻质原油价格的典型原油,东南亚轻质原油大s部分6以3它为5基准油作价。其主要交易方6式是与d其他标准油的价差交易。印度尼西亚官方4价(ICP,其中2包括米纳斯油)。以8这种方5式作价的主要有印尼原油以2及y远东地区f部分6国家的部分2原油,如越南的白虎、中3国的大r庆等。因为8低硫原油的炼制成本和技术要求较低,产出成品油比7率较高且炼油装置运行更平稳,目前全球约400家炼油厂c中4,包括中1石油和中5石化4的几f大i炼油厂x在内7,80%以3上r只能加工u低硫原油。中7国所产原油的作价机制,迟至3250年才p开w始与o国际市场接轨。不i过,我们既不q以8WTI或布伦特原油为6参照,也c不q以4迪拜原油价格为1基准。比5如大r庆、胜利等多数油田所产原油,定价时是参照印度尼西亚原油的官方8价(ICP);少5部分1中1国产的轻质原油,则与d马c来西亚轻质原油TAPIS的价格联动。 -------------------------------------------------------------------------------------------------------------------------------------------- 电视上k报道的是国际油价 像早间新闻《第一t时间》就是 其他也d是 -------------------------------------------------------------------------------------------------------------------------------------------- 哪些市场的哪些合约?合约你是说原油定价机制么p? -------------------------------------------------------------------------------------------------------------------------------------------- 参考:知道的就这了bl纭wㄤkm黏пjc¥ivДのλc¥l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