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上涨的影响分析-油价上涨会对你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考虑到资源价格改革、工业化进程及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原油价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将逐步加深。即使从目前的油价水平看,油价对中国本轮通货膨胀的压力也还没有真正缓解乃至消除。
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各大国经济的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来看,原油价格与各国经济增长之间总是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因为石油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从生产到消费,从成本到价格,从贸易到投资,都会因石油价格波动而受到影响。目前,原油价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只是刚刚显现,因此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GDP 增速的影响不太大。而考虑以下因素,原油价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在逐步加深:
(1)资源价格改革的最终完成。目前资源价格改革并未真正推进,成品油价格受到管制,如果成品油定价市场化,原油价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更显著;
(2)工业化进程。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原油消费量在快速增长。原油消费量的增长使中国经济增长与油价的关系会更紧密,油价波动对经济的影响将更深入;
(3)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目前,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最大,占比约70%,而石油约21%。如果考虑石油消费量的增长预期和能源价格之间的联动关系,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会更大一些。
回到短期上来,近期油价高位回调减缓了下半年乃至明年经济增长下滑的速度。一方面,由于存货等原因,4 月以来高企的原油价格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存在时滞效应,下半年GDP 增速将比上半年减缓,预计下半年在9.8%左右;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在美国不发生飓风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7 月11 日的147 美元/桶很可能会成为今年油价的最高点,油价的回落盘整将增大中国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即油价回调将减弱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将减缓对经济增长回落的冲击。
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从目前的油价水平看,油价对中国本轮通货膨胀的压力还没有真正缓解乃至消除。2009 年通胀的高低依然有赖于油价水平。从短期看,油价回落将大幅减轻成品油价格上调的压力并进一步确认下半年中国CPI 的下降趋势。
我国现行的CPI 由八大类商品构成,大致的权重是:食品约33.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约14.5%;居住约13.2%;交通通讯约9.3%;医疗保健个人用品约11%;衣着约9%;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约4.4%;烟酒及用品约5%。八大类商品的权重这几年有微小的变化,但大致如此。从CPI 的构成来看,石油并没有直接的权重,但构成CPI的各类商品及服务大多直接或间接消费石油相关产品。
石油价格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中国CPI。直接途径是影响CPI 中交通运输和水电燃料等消费价格,其影响大小取决于成品油的价格和价格管制程度以及它们在CPI 中的权重。间接途径是通过影响石化中间体和成品油等生产资料价格来影响CPI,影响大小取决于企业盈利水平和市场竞争程度。根据国际能源署、OECD 经济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研究部合作研究的报告,在没有价格管制的情况下,如果国际石油价格每桶上升10美元并持续一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将上升0.8 个百分点。
6 月20 日,成品油和电力价格上调,缩小了和国际成品油的价差,但对非食品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形成一定的上涨压力。如果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国内外成品油价差进一步拉大,很可能迫使我国加快调整成品油价格,从而对初步缓解的通胀形势形成新的压力。而油价的调整将缩小国内外成品油价差,也将带动其它石油化工产品价格的回落。截至8 月8 日的数据显示,国际成品油价格随油价大幅下跌,美国成品油价格跌幅超过10%,新加坡成品油价格跌幅超过14%。国内汽油、柴油、航煤油不含税价格与国际分别倒挂811元、1339元、1034 元/吨,差价幅度分别为13.1%、19.6%和14%。一个月以来随着油价的大幅下跌,国内外成品油价差大幅度收窄。
油价回落也会带动其它能源价格的回调。近期,国际油价回落带动国际天然气价格大幅下跌。截至8 月8 日,国际天然气价格已经从6 月份的12.68美元/吨 均价回落到8.22美元/吨,近一个月其价格跌幅高达37.63%。天然气价格的下跌最终影响到国际国内尿素价格出现回落,跌幅分别为1.44%和1.21%。尿素价格回落将降低粮食生产的成本,从而减弱下半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动因,减缓下半年CPI 的上涨压力。
更为重要的是,油价回落将大幅减轻成品油价格上调的压力和上调预期,削弱了非食品类价格上涨的驱动力。从而进一步确认下半年中国CPI 的回落趋势。
对相关行业盈利状况的影响
高油价直接抬高企业原材料成本并间接抬高资金成本和人力成本,对企业利润造成挤压。在未来的2-3 年,企业经营状况的根本改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油价高低。而从下半年来看,油价回落缓解了企业成本压力但盈利状况难以改善。
从油价波动下石油消耗前十位的行业的成本波动来看,如果油价提高50%,则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煤气生产供应业、电力热气生产供应行业为了弥补成本上升将要求分别提高价格50.75%、8.04%、6.95%。但是,由于价格管制的存在,成品油、煤气、电力往往不能按照成本上涨幅度定价,因此油价大幅上涨实际上形成了对这类行业的利润挤压。同时,从经济史来看,高油价往往伴随全球性的经济调整。全球经济调整和将原料价格上涨转嫁给最终产品价格方面的困难将对工业企业的支出(包括固定投资和存货)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从而造成利润的下滑。而油价下跌能缓解各行业的成本压力。
油价波动对各行业的影响程度不同,影响的时滞也不同。同样,各行业对油价的反应速度和敏感性也不相同。而成品油价格的管制会改变部分行业对油价的敏感程度和行业盈利状况。结合各行业石油直接消耗系数的情况,并根据产业链上、中、下游间原材料成本的传导,我们分析了成品油价格管制下的油价下跌或上涨情况下相关行业盈利状况的变化。总体而言,对油价波动不敏感的行业主要有医药健康护理、文化娱乐、通信服务及设备制造、金融保险、食品饮料等。
石油价格上涨对物价有什么影响
石油作为重要的基础性资源,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石油价格的变动,对国民经济各行业都将产生影响。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发生的几次世界经济衰退。都与石油价格暴涨有关。一般说来,国际油价上涨将通过贸易形式使石油进口国家的收入转移到了出门国家。石油净进口国的真实国民收入或GDP将遭受损失。在石油净进口国,由于生产成本因油价升高而升高,厂商将降低产量;供给减少,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此外,油价上涨将通过进门产品特别是进口石油产品,直接影响消费品价格上涨。价格上升、收入减少使国内需求下降,导致失业率上升。遭受真实收入下降损失的消费者希望提高工资,这又将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通货膨胀加剧,最终还是要由消费者消化。这种“通胀—工资”之间的恶性循环,将严重危害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油价上涨分析背后的深层原因
目前全球经济加速发展,促使对石油的需求加大,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费量迅速增加,使经济增长对石油的依赖性加大。自1996年我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之后,原油对外依存度迅速提高,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和物价的影响明显加大。
一、传导途径和影响因素
原油是最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国际原油涨价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我国物价水平产生影响:一是由于自2000年以来国内原油价格开始与国际接轨,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将直接提升我国国内原油价格水平;二是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将使得我国原油进口价格上涨,这将增加原油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使得下游企业面临比较大的涨价压力;三是原油涨价将带动其替代产品例如煤炭等的价格上涨,从而带动更大范围的物价上涨。
由于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各行业受原油涨价的影响程度不同,其大小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原油的直接和间接依赖程度。对原油的依赖程度越高,受原油涨价的影响也越大。例如原油成本通常占炼油企业主营业务成本的80%以上,原油价格上涨将直接增加炼油企业的成本,促使其提价;二是价格传导是否畅通。在价格传导机制畅通的情况下,原油涨价影响将通过产业链从上游传导到下游,从生产领域传导到消费领域。但是假如价格传导机制不畅的话,国际原油涨价的影响可能会局限于上游和中游,很难传导到下游。
二、对国内物价影响的定量分析
为了全面分析国际原油涨价对国内物价的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投入产出表以及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对原油涨价的冲击的大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如果原油价格上涨10%并维持一年的时间,将使得总体物价水平上涨0.5%,投资品价格上涨0.3%,消费价格上涨0.2%。从所考察的17个行业来看,机械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金属产品制造业受油价上涨的影响最大,价格涨幅在0.6%-1%之间;电力及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炼焦、煤气和石油加工业、运输邮电业、商业饮食业受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较大,价格涨幅在0.2%-0.4%之间;其他行业价格受原油涨价的影响较小。根据上述模型计算,如果全年原油价格上涨30%,将使得总物价水平上涨1.5%,投资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0.7%。
由于上述计算以价格传导机制比较顺畅为前提,考虑到以下因素,原油涨价对中国物价水平的影响可能没有这么大。一是成品油基准价格的定价权仍在发改委。 从目前的情况看,为了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国内成品油的价格调整幅度远小于原油价格的上涨幅度,这减轻了成品油涨价对下游企业的影响。二是由于一般工业消费品领域价格竞争激烈,上游企业成本增加很难传导到消费领域。三是由政府定价的公用事业部门的涨价幅度很可能会小于成本的增加幅度,这也将使得服务价格的上涨小于预期。
总体上看,在国内投资增速回落、粮食供给增加的情况下,国际原油涨价使得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加大。如国际原油价格持续维持高位的话,明年投资品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维持在高位可能将进一步加大。
石油暴涨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
一、国际油价上涨
近几年,国际油价一直处于上涨趋势,这是由于国际油市供求关系的变化所致。首先,美国的原油产量大幅下降,这使得原油供应量减少,油价上涨。其次,欧佩克和俄罗斯等的原油产量也有所减少,这也导致了国际油价上涨。此外,国际油价上涨的另一个原因是国际油市的需求量增加,这是由于全球经济增长的推动,以及美元贬值等因素。
二、国内油价上涨
国内油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国内油价上涨的政策因素,二是国内油价上涨的市场因素。
首先,政策因素是推动国内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实施了政策性油价调整,油价上涨的幅度也较大。其次,市场因素也是推动国内油价上涨的重要原因。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汽油需求量增加,油价也随之上涨。
三、油价上涨对经济的影响
油价上涨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油价上涨会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影响经济的稳定性。其次,油价上涨会导致运输成本增加,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此外,油价上涨还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四、油价上涨的对策
针对油价上涨,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其对经济的影响。首先,政府可以实施政策性油价调整,以稳定油价。其次,政府可以加大投资,推动经济发展,以缓解油价上涨带来的影响。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投资,推动替代能源的发展,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五、油价上涨的长期影响
油价上涨会对经济产生长期影响。首先,油价上涨会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其次,油价上涨会导致运输成本增加,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此外,油价上涨还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六、油价上涨的解决办法
针对油价上涨,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其对经济的影响。首先,政府可以实施政策性油价调整,以稳定油价。其次,政府可以加大投资,推动经济发展,以缓解油价上涨带来的影响。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投资,推动替代能源的发展,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总之,油价上涨是由国际油市供求关系变化、国内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等原因所致,其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政府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缓解油价上涨带来的影响,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1.较高的油价最终要传导到原材料和消费价格环节,进而影响投资、消费等经济活动。油价上涨必然引起燃料和某些工业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燃料价格的上扬导致企业运输成本的增加,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运输成本的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必然提高,而企业的生产规模并未发生变化,投资增加而规模不变,这实际就是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下降,假定在价格传导机制畅通的情况下,消费品生产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在消费品的价格弹性系数一般都小于1的情况下,消费品生产企业只能通过增加商品价格来提高效益,而商品价格的上涨又将导致有效 需求的减少,需求的减少又使得企业必须缩减生产规模来适应市场,企业规模的缩小使得单位产品的成本又会增加,企业为了经济效益只能加价,这就使得投资和消费陷人一个逐渐缩小的恶性循环。总之,油价的不断上涨,会导致投资和消费的减少,从需求角度分析,投资和消费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油价上涨导致投资和消费的减少必将拖累我国GDP的增长。
2.世界油价上涨幅度越大,对我国经济的负面效应也越大,对实际经济的损害也越大。但我们应注意到:在世界油价大幅上涨时,劳动力价格相对能源而言将变得便宜,短期内在劳动力资源可以自由流动的条件下,这将促使生产过程中出现劳动力与能源投入之间的替代效应。在许多本应需要能源投入的生产过程中能源投入由劳动力投入替代了。这种替代效应意味着原来属于中间投入的部分价值转变为劳动者报酬,而劳动者报酬是GDP的构成部分,实际上相对增加了GDP。这种替代效应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世界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冲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