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油价对比-国内外油价对比分析

油价之所以会出现降价少涨价多的情况,就是因为国内对于汽柴油有着相当大的使用需求,并且还由于我国的石油需求主要依赖进口,除此之外,还由于油价需要经过价格调整。

在看到国内汽柴油价格再次涨价的消息后,很多车主都感到非常的绝望,因为在汽柴油连续出现涨价的情况后,很多车主的用车成本必然会面临着明显上涨的趋势。

一、油价会出现降价少涨价多的情况,就是因为国内对汽柴油有着旺盛的需求。

由于我国拥有着众多的人口,并且在工业生产领域对于汽柴油的使用也非常的旺盛,导致想要满足国内的汽柴油使用需求,必须要开足马力进行石油的提炼。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才导致国内油价会出现降价少涨价多的情况。

二、油价会出现降价少涨价多的情况,就是因为我国石油资源主要依赖进口。

虽然我国也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但是由于国内的石油产量并不能够满足日常的使用需求,所以我国才会大量进口国外的石油。正是由于国外的石油需要花费高价,所以才导致每一次油价调整,会出现降价少涨价多的情况。

三、油价会出现降价少涨价多的情况,是因为经过了专业的价格调节。

其实很多人都明白,国内外的油价并没有保持统一的调整步调,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国内油价有专门的一套调节机制,为了更好的应对国际油价的波动,国内油价才会出现降价少涨价多的情况。如果不选择这么做,那么国内的油价就有可能会达到民众无法承受的地步。

如果能够将国内油价的调整公开化透明化,那么民众也自然会对价格调节感到服气,而如果继续保持非公开透明化的价格调节方式,必然会导致民众对于油价的波动感到十分不满。

为什么国内汽柴油的价格和国际不接轨?

国际油价下跌,国内油价暴涨,这是因为我们的石油公司有一套联动机制,由于各种原因,国际原油涨价的时候,就会非常快速地联动涨价,因为石油公司是及时运转的,一边在卖石油,一边在买石油,国际原油涨价了,进货成本就会上涨,所以他们会第一时间马上涨价,以抵消进货成本的上涨。

相反,如果国际原油下降了,虽然进货成本也下降了,但是前期进货的库存的成本还是原来的成本,并没有下降,所以在售的油价并不会马上进行下调。说到底,石油公司就是商业公司,商业决策要优先服从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国际原油涨价,如果不快速涨价就会亏钱,所以马上快速跟涨。

而国际原油下跌,保持暂时不降价,并不会损害利润最大化,这个降价的时间可以迟缓一步,这个时间点滞后并不会造成公司商业利润的损失。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际原油的上涨与下跌存在像股票一样的短线行为,因为国际原油的波动往往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有关。

而国际形势的瞬息万变让国际原油价格波动无法一下子判断是短期波动还是长期波动,这就存在一个合理的观察时间窗口,同样这个时间观察窗口的制定也要符合公司商业利润不减少的原则。也就是说,如果涨价,即使是短期涨价,那也必须马上跟涨,因为这样就可以避免误判造成的利润大量损失。

相反,如果降价,就不能马上降价,因为一旦降价后发现是暂时下降,又马上涨回来会给人一种随心所欲不稳定的印象,所以国际原油降价后,观察一段时间,确定属于长期降价后商业石油公司才会跟进。

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国内的汽油为何不降价呢?

国内油价会和原油价格波动基本同步,但是波动幅度差别很大,做到完全接轨的话以目前的调价机制来看,还实现不了。

只能说基本同步调整,但是调整幅度不同,这个现象是由于国内的成品油调价机制造成的,在2016年以后我国实行的成品油新调价机制中,有几个限制条件会影响油价调整的同步,分别是:

1.国内成品油调价机制中规定,以10个工作日为一个调价周期,在每第十个工作日开启调价窗口,参考标准为10个工作日以来的平均价格,而不是时点价格,所以会看到前一段原油跌破地板价,而国内油价还未到调价窗口而没有同步调整的现象。

2.新的调价机制设置了原油价格的天花板和地板价格,上限130美元/桶,下线40美元/桶,当原油价格波动超过上下限时,按照调价机制,在调价窗口开启时将不调整,也就是搁浅。

3.在《石油价格管理办法》中还有特殊的调控条款,当国际油价异常波动需要对成品油进行调控时,可以暂停、延迟调价或者缩小调价幅度。所以像前几天的国际原油价格暴跌的情况下,如果一直持续,国内成品油价格大概率是要被出手调控的,也做不到完全同步。

综上,目前国内油价的调价机制还不是完全市场化,还是市场化+调控的双轨制,做到基本同步调整可以,但是同频同幅度调整基本是不可能的,毕竟还要考虑到国内油企业的利益。

中国的石油是有政府补贴的,对比西方国家,中国的石油价格受到国家干预较大,无论涨价和降价都比世界油价市场变化"慢"和"温和".

而且,由于国家补贴,中国油价已经总是低于国际油价,升价的压力远大于降价的压力.

最后,我想指出,国际油价也不算是持续下跌,最近其实一直在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