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价上涨原因有哪些-食用油价上涨原因有哪些问题

最近两个月,圣祖市场受终端供给侧面临大猪出栏压力和出栏时间的收窄,需求则面临疫情开放后的阵痛,猪价在供需双重不利因素的夹击之下,猪价最低时跌破成本价,不过最近两天猪价调头有所上涨。

每年的十二月下旬都是花生消费的旺季,但今年花生价格却是旺季不涨反跌。

鸡蛋价格遇冷直跌,各地鸡蛋批发价格普遍已经跌破5元。

国内汽油价格在经历了“三连降”之后又要进入大涨行情了。

猪价调头

猪价系统显示,最近两天生猪价格调头上涨,此前生猪均价一度跌至8.5元,也就意味着有一半的养殖户处于亏损当中。

好在最近两天猪价调头上涨,而促使猪价调头上涨,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逻辑:

1、猪价跌至成本线上之后,部分养殖户面临亏损,养殖端不认价,惜售。

2、临近年底,集团化猪场年度出栏任务陆续完成,出栏速率放缓。

3、猪肉价格随着猪价的下降而下降,猪肉降价后消费明显恢复。

4、屠企进入年底的屠宰旺季,开机率偏高,生猪需求量大。

5、大猪被大量消耗,市场所剩不多。

虽说猪价调头涨价,但并不意味着生猪供过于求的状态已经改变,大肥确实被消耗了一部分,但市场仍有存量,随着时间的推移留给这部分养殖户的时间越来越短了,后续免不了集中上市。

而消费方面,现在依然处于疫情的阵痛期,很多地方还没有到感染的高峰期,餐饮消费短时间难以明显恢复,学生放假,工厂停工又影响了猪肉集中采购。

所以笔者认为这波猪价的回调是养殖户卖猪的最佳时机。

花生旺季不旺

十二月下旬,本是每年的花生消费旺季,而且今年的花生还处于预期减产的大背景下,花生理应供给紧缩价格上涨才对,但市场价格却是不涨反降,不论是期货还是现货价格都有一定的回落。

出现这种“反常”现象的逻辑如下:

1、最近一个月,疫情防控压力加大,影响终端食用花生需求,机构统计今年花生的食用消费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而食用花生占我国花生消费的40%左右,食用花生需求减弱后,花生价格承压。

2、前期花生粕受豆粕价格上涨的影响而处于高位,油厂压榨利润较高,支撑花生价格,最近这段时间随着进口大豆陆续到港,豆粕价格大幅回落,影响花生粕价格,压榨厂榨利回落致使油厂花生压价意愿较强。

3、进口花生到港量增加。

4、餐饮业客流还未能完全恢复,而且短期感染潮不会停止,花生油销量不及预期。

受天气影响,今年国内花生存在减产预期,而后续影响国内花生价格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非洲进口花生到港量的多少,另一方面是花生消费需求,据机构统计,年后非洲进口花生将会陆续到港,将会缓解国内花生供应紧张的局势,再考虑到花生消费需求短时间难以恢复,花生价格很有可能进一步回落。

鸡蛋遇冷下跌

最近几天鸡蛋价格持续回落,截止到发稿前,河南地区红蛋纸箱大码的价格降至4.7-5.1元,山东地区红蛋散筐大码降至4.55-4.9元,江苏地区红蛋散筐大码降至4.78-5.03元。

供应端方面,最近一个星期淘汰鸡的价格持续低迷,说明养殖端淘汰鸡的速率加快,当前新开产蛋鸡对应的8月的补栏量,当时环比仅小幅上涨,考虑到以上两点,当前的蛋鸡产能整体是处于下跌的状态,那为什么鸡蛋价格还会下降呢?因为“遇冷”消费低迷,而影响鸡蛋消费的逻辑主要有如下几个:

1、近期各地陆续进入感染热潮,感染人数不断增多,鸡蛋整体消费低迷。

2、外出进餐人员减少,旅游、餐饮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3、居民居家多以消耗之前囤积的库存。

不过,进入1月份之后,鸡蛋价格有重启上涨的可能,首先,1月份有春节消费利好,商超和各级贸易商有备货的需求。

其次,近期淘汰鸡增加对后续鸡蛋供应的影响也会陆续体现出来。

最后,随着疫情感染高峰期的结束,餐饮消费需求和工业加工需求也会陆续恢复。

油价要大涨

进入新一轮油价调整周期已经有几天的时间了,由于国际油价的不断走高,2023年油价很有可能要大涨开局了。

截止到发稿前,布伦特原油相比前一日上涨2.89美元,价格涨至84.56美元/桶,WTI美国原油相比前一日上涨1.96美元,价格涨至79.45美元/桶。

受国际油价大幅走高的影响,专家预测1月3日24时,我国油价要大涨200元,折合每升上涨0.15-0.18元,远大于50元/吨的调整区间。

虽然近期,市场上也有不少利空油价的消息,比如俄方表示,冲突各方早晚都会进行谈判,且从来没有拒绝谈判。

再比如,受累于利率和衰退的担忧,美股市大幅走低,加上全球经济贸易增长放缓又加剧了对经济前景的担忧,美联储明年2月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67%。

但是国际油价仍在上涨,一方面可能同此前油价过度下跌后进入上涨调整有关,另一方面同市场上利多油价的因素有关,比如美国劳动力市场依然紧张,禁止俄气与“不友好国家”有关公司或个人业务往来等都在利好油价。

目前国内92号汽油价格基本在7.6元左右,95号汽油价格基本在8元左右,如果上涨200元/吨,那么92号汽油价格将会涨至7.75元左右,95号汽油价格将会涨至8.15元左右。

下一次油价调整时间为1月3日,建议车主们在这之前提前把油箱加满。

黑龙江食用油每吨价格?

受国际海运费上涨的直接影响,我国进口大豆、豆油的到港成本不断攀升。业内人士表示,近期大豆油的价格不会下降,不过花生油和香油价格仍会保持稳定。受大豆期货上涨的影响,国内大豆油也开始全面涨价,一天之内,5升装的金龙鱼大豆油从41元上涨到44元,5升装火鸟大豆油从39元上升到43元,5升装福临门大豆油从39元上升到43. 5元,平均涨幅超过10%.

除了猪肉和鸡蛋,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便是食用油了。遗憾的是,食用油也没有逃离价格暴涨的怪圈,其涨幅甚至高于股票的涨幅。

发改委表示,目前中国食用植物油库存较多,货源充足。那究竟是商人囤油导致价格上涨还是原料价格飞涨?经过一系列调查。记者发现油料价格上涨的最大原因竟然来自一场悄无声息的国际大豆定价权争夺战。食品占CPI权重的30%强,而油料价格的上涨则直接拉动了CPI的增幅,因此作为CPI的调查之一,食用油的价格上涨波幅引起了记者注意。

据调查,仅仅是2007年11月份的第一个星期,5L胡姬花特香压榨一级花生油的批发价涨8%,售价110元、5L金龙鱼调和油从56元上涨至60元,5L的鹰唛玉米油从60元涨到65元,5L的金龙鱼玉米油从68元涨到70元,5L胡姬花压榨一级花生油从88元涨到95元,而5L胡姬花特香压榨一级花生油要涨到130元/瓶,涨幅近五成. 而在众多的食用油品种中,口味已经被普罗大众接受的多是花生油,菜油以及大豆油,而大豆油的销量又占所有油脂销量的60%,因此,本次调查记者便以大豆的涨幅作为样本。失去大豆定价权如此全面的价格上涨,其原因主要来自于油料价格的上涨,而作为油料的花生、玉米以及大豆等,其价格为何涨幅如此剧烈? 一位熟悉大豆的业内人士说,“三年前中美爆发的‘大豆战争’,让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急剧萎缩,后来在国际上,我们就失去了大豆的定价权。”

从2001年下半年至2003年,由美国CBOT市场带动,大连期交所的大豆合约从1700元附近起步,到了2003年8月,由于美国大豆产区天气干旱,其后美国农业部的月度供需报告出台,对行大豆情形成推波助澜,2004年初至4月5日的最后上冲阶段,美盘创出近16年的新高,同期大连期交所的大豆合约创出4100元的历史纪录。

此时,正值白宫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为缓和中美经贸关系,中国向美国派出农产品(行情论坛)采购团,采购了150万吨大豆。当时中国代表团在4100元/吨左右的价格上签下订单。然而此后一个月,大豆价格跌至3100元/吨。

“当时中方由于信息不通畅和缺乏国际贸易经验,片面听信美国公布的虚假研究报告,从而在国际豆价大幅下跌前夕在高价位上吃进了大批大豆。”黑龙江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田仁礼说。这个时候,美豆如潮涌入,豆价持续暴跌,山东依靠进口大豆的加工企业几乎全军覆没,国内种植业也遭受重创。2006年主产区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比2005年减少25%,2007年又比2006年减少600万亩,总产量由130亿斤降至92亿斤。

种植面积连年锐减掀起新一轮题材炒作,豆价再度攀升,同时也加深了国内市场对进口的依赖。油籽杂志《油世界》11月28日发表报告预计,中国在2007/2008年度的大豆进口量将从2006/2007年度2872万吨增至3400万吨,以弥补国内产量损失所带来的供需缺口,并抑制国内高企的大豆价格。

“3年前美国人在高价位上把大豆塞给中国,让你狠跌3年,跌得你种植面积萎缩了,现在美国人又趁势再拉高,再逼你高位吃进,再让你狠跌,我们可能被人家玩于股掌之上。”一位观察大豆市场3年的分析人士说。

大豆危机导致“产业失窃”

中国原有的大豆加工企业大多分布于东北大豆主产区附近,随着中国加入WTO,大豆市场开放,然而当廉价进口大豆大量涌入时,这些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陷于劣势地位,因为国产大豆不但出油率比进口大豆低2到3个百分点,而且是依赖农户小规模生产,成本高于美国的机械化种植。为了摆脱困境,加工商们纷纷来到长三角和珠三角的销区,依托港口建厂,转而加工进口大豆。在中国大豆压榨能力大肆扩张之时,世界大豆的总体生产水平又正处于下降周期,因此众多压榨企业争抢原材料,反而加剧了定价权的丢失。

由于在国际大豆的期货市场中缺少话语权,国内的大豆价格始终要伴随着国际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而在今年国际豆价屡创新高的同时,国内的大豆产量大幅的锐减。而豆农对于种植大豆又散失了信心,使得种植面积大幅减少,2006年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比2005年减少25%,2007年又比2006年减少610万亩,减少了12%。

作为豆油的原料,大豆价格随国际价格起落,其波动反应必然也就辐射到我国的食用油领域。因此在今年我国油价持续上涨来看,其直接的原因是:丧失国际定价权!

国储油双刃剑

大豆油一度是北方超市里的抢手货,原因是大豆油比花生油便宜得多,然而在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三大食用油中,要论起涨价的速度,还是大豆油数第一。

而在整个油料作物方面,近几年的生产规模萎缩是其中重要的因素。2006年,我国油料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了1000多万亩,2007年比2006年又减少了1000多万亩,产量下降,再加上国内的需求增长,油料自给率低,只有40%多,因此2007年在时逢大豆价格上涨时期,其他食用油的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

为了平抑食用油价格的上涨,国家粮食部门曾在2007年9月份首次将国家储备油以竞标的形式投向市场。全国投放总量达到20万吨,其中豆油17.8万吨,菜籽油2.2万吨。作为分会场的华南粮食交易中心负责人陈总经理向记者坦言,国家打开粮食储备,其目的是为了供需关系基本平衡,希望能够以此开控制油价的上涨,但是这样的做法其实不会产生多大的平抑物价的效果。

2007年9月28日的竞标现场,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的会场里聚集着南方部分省区的油商,当时巢湖、苏州、东莞地区的大豆油的起拍价都在8150元/吨—8750元/吨之间。一个起拍单位通常是1000吨左右。负责拍卖的储备部刘经理事实上在肯定国家的这一做法:“这是国家第一次公开卖国储油啊!而且来竞拍的都是食用油的加工企业,竞标成功后,他们必须承诺在一个月内将所竞得的食用油向市场投放。这么一来,市场的缺口就相对小了,价格也就自然低了起来。”

而从厦门专程赶来竞标的陈乔在为一家食用油企业服务,在他眼里,这事实上并不是一件要为市场做善事的商业机会,“国际大豆(价格)一直在涨,而且后市也在看涨,这样的一批油下来,我们做加工的当然负担就小了!”据陈乔透露,事实上来竞标的大多都是食用油加工企业,也有一些大型的食用油品牌厂家的人,比如南方的金龙鱼和北方的鲁花等厂家,在他看来,这样的竞标会,其实是一场降低企业风险的盛宴,“主要是这个价格(竞标价格)比市场上的价格低,与此同时,后市看涨的预期很强烈。”而对于能否通过国储油的公开发售以平抑食用油价格上涨,陈乔答得很直接:“不会。”这时,苏州的中央储备量直属库的大豆油正以8510元/吨的价格起拍,通常这样的起价,成交价都会在9000元/吨左右成交。

负责研究我国粮食产业的研究员胡锋也同意这一观点,由于食用油并没有太大的季节差异,因此需求总体是平稳增长的。国储油的竞拍,只是减少了企业的风险,油企不会因此而将这批油降价出售,特别是在后市看涨的情况下。

截止至2007年12月27日,我国的豆油的价格正在10000元/吨上坚挺地走着。其中沈阳的价格达到了11700元/吨,广州的出厂价也达到了11800元/吨。天津、山东、张家港、厦门等地的价格也都在1100~12000元/吨左右。与前一天相比(12.26日),沈阳的价格上涨了200元/吨,广州的价格也上涨了400元/吨,全国这一天的涨幅在400~500元/吨之间。与2007年9月底的那场竞标相比,每吨已经高出了2000多元。

食用油涨价?

我省大豆食用油价不断上涨,九三等品牌食用油市场零售价格已上涨5%左右,而豆油出厂价较年初已上涨10%。

一级豆油分装后就是消费者购买到的小包装食用油。14日,哈尔滨油厂一级豆油报价8300元/吨,而今年1月初,以国产大豆作为原料的哈尔滨一级豆油价格是每吨7600元,目前省内用于食用的三级豆油报价已突破8100元/吨,与上周相比,呈继续上涨态势。

据省粮油市场人士介绍,11月中旬以来,国内食用油上涨,其原因在于国际市场豆类走势强,国际海运费上扬,带动进口大豆成本及毛豆油价格上涨。在原料成本上涨作用下,食用油市场价格上行。此外,国内经济回暖,大量热钱流入大豆等农产品市场,催生价格走高。

据了解,当前我省食用油原料大豆的价格不断上涨,14日,亚布力地区粮点商品毛粮收购价3.76元/公斤,较上周再次上调6分,部分贸易商受涨价影响开始囤积库存。而农民惜售心理越发严重,价格预期提高到4元/公斤以上,贸易商被迫提价收购。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元旦、春节等消费旺季的来临,后期油脂市场仍将维持强势,现货价格稳中趋强。(记者史志强)

原油涨豆油一定涨吗

食用油开始新一轮调价潮 部分品牌涨10%-15%

福临门最低涨10%;本月中下旬卖场将调价完毕

记者昨日从国内两大食用油生产商福临门、金龙鱼获悉,12月伊始,食用油开始了新一轮的涨价。其中福临门大豆油、调和油、菜子油等油品涨价幅度在10%-15%;金龙鱼旗下大豆油、菜籽油的提价幅度在6%-6.5%。

涨价涉及全系油品

福临门所属的中粮集团相关负责人昨日透露,从12月1日起,开始陆续向全国终端零售商发布福临门的提价通知,“此次提价涉及的油品范围比较广,大豆油、调和油、菜子油等几乎全系列的油品品种都在提价范围之内。”该负责人说,这次提价的幅度在10%-15%。

金龙鱼方面昨日则表示,提价是从这两天开始的,旗下每个油品的提价幅度都不太一样,两大主力油品大豆油和菜子油,提价幅度在6%-6.5%。如金龙鱼5L一级大豆油每桶从45.9元涨至48.9元,5L一级菜籽油每桶从48.9元涨至50.9元。

此外,昨日有消息称,金龙鱼调和油上涨10%-12%。

本月中下旬落实到位

关于终端卖场方面何时提价,中粮集团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预计本月中旬或下旬终端商超方面会把价格调整完毕。”

金龙鱼方面昨日表示,“预计从这两日开始陆续向卖场发布涨价信息到最终的落实到位,需要两周的时间。但是有些卖场的库存量会比较大,面临着消化库存的问题,因此可能没有这么快就涨价。”

11月底,在北京批发市场,大豆油的批发价已经开始上涨,金龙鱼、福临门大豆油每桶批发价较11月初涨了2.5元左右。当时市场上就有人预测称,食用油批发价的上调必然会殃及到终端零售市场。

上述中粮集团负责人表示,食用油这一轮提价,主要是受到国际行情的影响,目前原料的涨幅价格已经远远超过了企业设定的食用油价格涨幅。金龙鱼也称,“面临的原料成本压力很大”。

物美集团公关总监富宇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还没有接到厂家的涨价通知。另一家北京超市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几天前收到了厂家的口头提价通知,但是具体的涨价通知单还没有收到。本报记者 李静

- 专家分析

“食用油涨价不会引发通胀”

食用油价格的新一轮上涨是否成为引发通胀的诱因?

昨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刘福垣分析称,食用油的价格上涨是由其本身的周期决定的,和原料的涨幅及市场的供求有关,而通货膨胀是货币发行量增多造成的。

“食品等商品价格因为自身周期或原料等原因导致的价格上涨都是由市场规律自身调节的、属于正常现象。市民不用担心这会引发通货膨胀。”刘福垣说。

据了解,最近一两天,国际大豆的到岸完税价从3500多元/吨涨到了3900元/吨,而东北大豆由于年初的旱灾而减产,农民又对国家托市收购价格有一定预期,惜售心理严重,使得国产大豆价格攀升。(新京报)

相关报道:

食用油下周起价涨一成 一批小老板提前备油

鲁花率先发出花生油涨价通知 福临门跟进

各地情况:

金龙鱼5升调和油涨5元 杭州食用油全面提价

广州食用油集体提价10% 为今年第三波涨价

湖北食用油价格全线上涨 多个品牌上涨10%

北京花生油价格将上调 鲁花通知提价10%

延伸阅读:

专家称国际粮商操纵致我国食用油价大涨大跌

全国蔬菜食用油肉类等价格趋涨

水电成品油等民生产品接连上涨加剧通胀预期

成思危称中国存在通胀危险 将成明年经济隐忧

为什么汽油柴油老是涨价?

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大豆油还会持续上涨的。

由于目前的植物油大量供应于工业使用,植物油本身的食用需求被工业需求大幅拉动,导致其价格水涨船高。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奇怪的表现,植物油的需求被工业消费拉动导致价格大涨,但原油却因需求的下降也在大幅上涨。

价格都在跟着国际市场上走,按照以往惯例,油价基本上是向上走得多.物价部门表示这次金龙鱼调价的原因可能是受大豆等生产成本提高的影响,但随着新菜籽的集中上市,食用油原料市场将有更多的储备。因此现阶段食用油连续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国际油价为什么大幅上涨?

→方便面价格涨了40%→五大发电集团集体申请提价→汽油涨价之声不绝于耳……

前一阵子有一首叫《方便面》的歌在年轻人中间很是流行,这首歌唱道,“没有车也没有钱,虽然我所有家产最多的是时间,能和你分享的甜就是一起吃泡面,但是我的调味包还有惊喜和浪漫……”

随着近期猪肉、食用油等商品价格不断上涨,7月26日,方便面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对价格做了调整,涨价幅度超过20%,最高达到了40%。

对于老百姓来说,从猪肉、食用油、进口奶粉、快餐到方便面,再到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电和汽油,我们的生活不知不觉间已进入“涨声一片”的时代。

这也涨那也涨你涨我也涨

方便面

面临原材料一直大幅上涨的重压,苦苦支撑了近一年时间的中国方便面业加入价格调整的大军,高价方便面6月份已率先提价。

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事务局局长孟素荷介绍,自去年年底开始,由行业协会参与,国内方便面巨头召开了3次内部价格协调会议,最近一次于7月初召开,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康师傅、统一、今麦郎、日清、农心等10多家知名企业全部参与此次统一调价,其市场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孟素荷介绍,此次调价中低价格方便面主要指价格1元以下的方便面,0.5元到0.6元产品将提到0.7元到0.8元;1元产品则提到1.2元。最高提价幅度达到40%,平均提价幅度在20%。

据业内人士介绍,自2006年以来,方便面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持续到2007年上半年,仍无下降趋势。其中,占据方便面成本18%的棕榈油,从去年均价4200元/吨猛增到现在的8000元/吨,仅此一项,方便面成本即增高11.12%;而占方便面成本三成的面粉价格也由去年的均价2.04元/公斤,上涨到现在的2.16元/公斤,由此影响到方便面成本增高1.72%;此外,辣椒、马铃薯淀粉等主要原材料也都在上涨。由此可见,方便面因原料价格的上涨而导致的成本增加在13%以上,有的企业原料成本则上扬20%。

豆制品

继方便面全线涨价之后,记者从上海豆制品行业协会获悉,受原料价格上涨影响,四年未变的豆制品价格也于8月1日全线上涨:原料价格上涨近一成,市场豆制品价格上涨达20%。其中,原先一些价位比较低的产品增幅较大,如目前每包0.4元的豆奶、豆浆涨到0.6元,盒装豆腐则从0.8元、0.9元涨到1元左右。

快餐业

肯德基公司7月中旬发表声明,对大部分产品的价格进行调整,除全家桶的涨幅超出1元外,单项产品涨幅为0.5元到1元。这是其近十年来第一次调整部分饮品价格。无独有偶,不久前麦当劳已对部分餐厅的部分产品的价格作了上调,涨幅也在0.5元到1元之间。

本土连锁快餐店的价格也悄悄调整,“真功夫”快餐连锁在全国统一上调了产品价格,涨幅在0.5元到2元之间;“大娘水饺”的部分饺子每两也比原先贵了1元左右。

奶粉

8月起,明治、惠氏、多美滋、雅培、美赞臣等洋品牌奶粉将全线涨价。其中,惠氏第1、2、3阶段的婴儿奶粉提价5%~10%不等,其中第1阶段产品涨幅最大,从160多元/罐提到180多元/罐;多美滋全线金装系列产品也提价6%~10%,孕妇奶粉则将提价20%。

7月24日,五大发电集团集体上书国家发改委,要求在我国部分区域启动煤电联动从而上调电价。此举意味着,值夏季用电高峰来临的微妙时机,一场是否上调电价的博弈正在悄然展开。

据悉,这已是2007年以来电力行业第三次要求政府部门上调电价,此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电联)作为行业代表两次申请未见回音,此次五大发电集团自己出面申请,显示发电企业要求涨价的迫切愿望。这五大发电集团是大唐、华能、华电、中电投、国电,均为国有企业,是我国发电行业的龙头大哥,占据我国发电市场主导地位。

汽油

继7月9日三大巨头上书发改委要求石油涨价之后,面对发改委的沉默,近日再次上书要求提价。

7月9日,中石化已将成品油涨价方案提交给发改委,其中汽油200元/吨,柴油为150元/吨。但这一调价申请并未得到发改委批复。

中石化人士说,当时的调价申请是在国际原油价格运行于65美元/桶上方时做出的,国际原油价格现在已经达到75美元/桶,汽油涨200元/吨、柴油涨150元/吨的申请仍然明显滞后于国际原油价格迅猛攀升的水平。

2008年3月豆油价格猛涨是什么原因?

在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开启前,国内油价出现了几次调整的情况。

本次调价窗口开启前,国际原油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据统计,5月以来国际油价上涨了将近10%左右。对于国内的油价来说,本次油价大涨后,92号汽油将重回?9元时代?(5月19日24时),95号汽油则会重回?9元时代?,95号柴油将重回?9元时代?!汽油价格上涨,而柴油价格却一路下滑,这是为何呢?其实和我们平时所用的汽油并没有太大关系,因为每升汽油会比每升柴油贵0.1元到0.3元左右,而我国汽油与国际油价目前已处于同一个价位上。

目前,沙特和俄罗斯都是世界主要原油生产国。由于这两个国家在近几年一直处于油价上涨阶段,所以沙特和俄罗斯也有很大的发言权。但今年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中美贸易战等因素影响,两国对原油供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沙特表示其正在调整原油产量政策,以遏制其原油价格飙升势头。据悉,沙特阿拉伯将把日产量减少50万桶至60万桶/日(今年前三个月);俄罗斯将减产40万桶/日;利比亚则将进一步减少原油出口能力。

自4月初以来,全国各主要地区非洲猪瘟疫情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从4月份开始,全国非洲猪瘟疫情出现大幅反弹,到了5月份依然没有结束。据统计,截至5月12日共有157个省份发生了非洲猪瘟疫情;截至5月11日确诊养猪数量达到了20631头(其中生猪16825头)于非洲猪瘟疫情。而在猪病多发季节内出现疫情会导致人们对食物中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需求量增加,进而导致食用植物油需求增加,相应地国内柴油需求也将随之增加。

今年以来,随着全球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国际市场食物油价格也呈现上涨趋势。豆油、菜籽等期货价格不断创出新高,批发和零售价格也紧随而上。不少食物油出口国在分享上涨带来的红利同时,也出现了本国市场价格高企所引发的通胀的隐忧。

1.国际期货市场价格居高不下,连创新高,近期价格处历史高位。

今年以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豆类品期货、加拿大温尼伯商品期货交易所(WCE)油菜籽期货、马来西亚衍生品交易所(BMD)毛棕榈油期货等国际上有影响的食物油期货价格指数出现了大幅上涨趋势。

大豆是食物油的基础产品,也是最重要的期货品种。而菜籽油、棕榈油等在国际市场都是被看作为替代品。因此,这里以CBOT大豆市场为例来说明价格走势。从1月3日开市,到7月13日,开盘700.7,最高948.3,最低671.3,收盘948.1,上涨257.6(单位均为美分/蒲式耳),涨幅36.7%。其走势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月10日CBOT大豆指数的最低点671.3美分/蒲式耳(1蒲式耳大豆=27.100公斤)一直炒至2月22日的最高点813.5美分/蒲式耳,最大幅度为142.2美分/蒲式耳。主要炒作因素是美国职业农场主组织(Pro Farmer)在其间抛出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新产季大豆的种植面积可能急剧减少860至940万英亩。第二阶段:从4月24日的最低点732.2美分/蒲式耳开始,一直爆炒至6月18日的最高882.4美分/蒲式耳,最高幅度达150.2美分/蒲式耳,而这一阶段主要影响因素是天气。天气因素炒高了100多美分/蒲式耳。第三阶段:从6月22日的最低点817.4美分/蒲式耳一直炒作到7月13日的最高点948.3美分/蒲式耳,其最大波幅为130.9美分/蒲式耳。期货价格创下了三年来的新高。这主要是因为6月29日美国农业部公布了一份令所有市场人士大跌眼镜的报告,即:美国2007年大豆种植面积预计为6408.1万英亩,较三月份的数据大幅削减305.9万英亩,远低于市场普遍预测的6783.8万英亩的平均值(预测区间为6600—6900万英亩)。当天CBOT大豆各合约一度涨停开盘。

经过市场有计划地进行播种面积——天气状况——播种面积的三个阶段炒作,使得CBOT大豆上升近260美分/蒲式耳。值得注意的是,以前CBOT大豆是上涨——种植面积增——下跌——种植面积减少——再上涨的循环模式,而现在出现了新情况是上涨——种植面积减少——再上涨——再减少种植面积的恶性循环模式。

7月,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月度供需报告,预计全球2007-2008年度大豆产量达到2.221亿吨,低于6月预测的2.253亿吨,也低于2006年的2.361亿吨。事实上,除了巴西之外,全球其他几个大豆主产国的大豆产量均有程度不等的减少,其中美国大豆产量调低至7140万吨(6月预测7470万吨,2006年为8680万吨)。阿根廷大豆产量预测为4700万吨(2006-2007年度为4720万吨)。中国大豆产量预计为1560万吨,也低于2006-2007年度的1620万吨。不过巴西大豆产量预计达到6100万吨,和6月预估值持平,也高于2006-2007年度的5900万吨。

从需求面看,全球大豆用量略微调低到了2.342亿吨(6月预测为2.343亿吨,2006年为2.252亿吨)。全球大豆出口预计为7550万吨,和6月预测持平,2006年为7050万吨,其中阿根廷大豆出口预计提高到1020万吨(6月预测860万吨,2006年为800万吨),巴西预计为2970万吨(6月预测2970万吨,2006年为2460万吨)。美国预计为2780万吨(6月为2940万吨,2006年为2970万吨)。这也将导致2008年9月底全球大豆期末库存降低到5187万吨(6月预测为5400万吨,2006年为6417万吨)。

总体看来,报告印证了市场近期对全球下一年度大豆供应吃紧的担忧,这也使得市场对于任何可能导致美国大豆单产降低或者南美大豆播种面积降低的因素都极为敏感。从最新的气象预报看,美国西部玉米种植带可能出现炎热干燥的天气,而7月底和8月份正值美国大豆关键的结荚期和灌浆期,炎热干燥的天气将会导致大豆单产潜力受损。除了天气因素,美国大豆价格的上涨也是为了鼓励巴西农户增加播种面积。一般预计巴西新豆播种面积将会比2006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但是从雷亚尔汇率持续走强来看,这显然不利于巴西大豆种植收益提高,因为巴西大豆主要是用来出口,所以美元相对雷亚尔越是疲软,农户换回的收益就越少。现在雷亚尔汇率位于近7年来的高点,1雷亚尔可以兑换0.53美元,年底之前可能达到1美元兑换1.8雷亚尔。因此,在南美大豆播种季节开始前(也就是未来三到四个月里),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维持高位运行的几率很大,特别是如果美国中西部出现炎热干燥天气的情况下,以便能够鼓励南美农户尽可能增加大豆播种面积,弥补美国大豆产量下降带来的全球供应缺口。

加拿大WCE油菜籽期货、马来西亚BMD毛棕榈油期货等价格基本上与CBOT走势相同。自从2006年以来,马来西亚粗棕油期货价格飙升近80%,现货价格创下了8年来的新高。

2.三大因素支撑国际棕榈油价上涨

7月以来,国际棕榈油市场大幅上涨,24度棕榈油近月装运港船上交货(FOB)价格为每吨(下同)797.5美元,较前一周上涨22.5美元;33度棕榈油FOB价格为792.5美元,上涨22.5美元;44度棕榈油770美元,上涨10美元。

国际棕榈油市场上涨的主要支撑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CBOT大豆市场大幅上涨的带动。美国农业部大幅调低2007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数据,导致CBOT大豆市场大幅上涨,对BMD棕榈油起到支撑作用。第二、近期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原油大幅上涨,使得棕榈油在生物燃料行业的需求前景改善,吸引投机资金做多。马来西亚政府计划到2008年时强制要求在传统燃料中掺混生物柴油,并且打算提供补贴,确保生物燃料项目获得成功,这也对BMD棕榈油市场形成支撑。第三、印尼调高棕榈油出口基价,增加了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出口竞争力。印尼政府将毛棕榈油的基准出口价格由此前的每吨(下同)622美元上调至676美元;24度棕榈油基准出口价格由676美元上调为746美元;33度棕榈油基准出口价格由此前的652美元上调至737美元。印尼上调棕榈油出口价格有利于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出口,对BMD棕榈油市场有利。

3.全球油菜籽供应趋于紧张,整体价格趋势保持向上。

据德国《油世界》预计,2006/07年度全球10种主要油料作物的消费量预计将达3.96亿吨,高于3.92亿吨的同期产量。2007年全球油菜籽产量预计为5160万吨,高于上年的4720万吨。其中欧盟油菜籽产量预计达到1780万吨,上年为1610万吨;中国产量预计为1100万吨,低于上年的1270万吨。加拿大产量预计提高到980万吨,上年为850万吨;澳大利亚产量预计提高到140万吨,上年为51万吨。但是仍然不能满足需求的增长,全球油菜籽消费量增长明显,预计为5220万吨,上年为4910万吨。油菜籽加工量预计为4900万吨,上年为 4610万吨。从期末库存来看,预计今年为470万吨,上年为530万吨,库存对用量比预计为9.0%,上年为10.9%。可见,今年全球油菜籽供应趋于紧张,整体价格趋势持续向上。

造成供需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市场对生物柴油的炒作,从而预期菜油、豆油、棕榈油需求将可能大幅增加,供需基本面将偏紧。这一点在去年末的市场反应中较为明显,在德国,随着能源价格下挫、植物油价格相对坚挺及2006年8月开始实施的每升9美分的能源税造成生物柴油生产利润下降等,导致了生物柴油消费量下降,菜籽油和油菜籽价格出现了短暂的下跌。今年以来,由于豆油、菜油、棕油价格的大幅爆涨,如此高的成本已失去了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意义。但是,不断有新的预测调高生物柴油的生产能力,这无疑将给油菜籽供应带来逼迫的气氛,为其价格居高不下提供依据。

4.周边国家食物油价格上涨带来供应紧张,通货膨胀压力加剧。

棕油是印尼人的主要食用油,但由于作为烹调油和生物燃料的棕油价格飞涨,很多印尼人因为买不起,只能改煮无油之炊。已经迫使很多印尼穷人改吃水煮、而不是用油炒食物了。

作为世界最大棕油生产国之一,印尼会从油价上涨中获利,但是因为国内食用油价格也水涨船高地上涨了三分之一,造成千千万万的印尼普通百姓负担不起。另外食用油价格上涨,也让经济政策计划官员担心会对通货膨胀带来冲击。未加工食品包括食用油价格今年6月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10%,是构成消费物价指数的商品和服务篮子中,上涨幅度最大的一块。

印度是主要的植物油进口国,每年食用油需求的一半要靠进口来满足。由于今年油籽预计减产,这也使得印度对进口植物油的依赖性提高。印度食用油价格上涨,原因在于本地油籽产量降低,而且国际棕榈油价格创下数年新高,也带来明显的支持。

印度植物油价格近期持续走强,带来了国内通涨率指标的继续高企。到3月底,印度批发价格指数比一年前提高了6.39%,印度政府为了平抑通涨压力,已经将毛棕榈油的进口关税从70%调低到了60%,把24度精炼棕榈油的进口关税从80%调低到了67.5%。相比之下豆油进口关税仍然维持在45%。由于用于计算关税的基础价格依然维持在2006年7月份的水平上,这有助于降低这些食用油的进口成本,也有利于进口增长。

总体上说,国外食物油价格仍然处在上涨趋势之中,除了种植面积减少及天气因素以外,美元持续贬值、全球面临通胀威胁以及投资基金在期货市场兴风作浪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预计CBOT大豆市场很有可能达到1065美分/蒲式耳或1116美分/蒲式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