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汽油价格走势-中石化汽油价格查询
1月12日24时起下调汽柴油价格,其中汽油下调180元/吨、柴油下调230元/吨,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降低0.13元和0.20元。
地区的油价各加油站可能有不同,是因为发改委出台的是基准价,允许石油、石化集团公司在此基础上在上下浮动5%的幅度内确定零售价格,绝大部分加油站是按此价格。
以广西为例:广西市场方面,成品油最高销售价格调整情况为:90号汽油每升降低0.14元,为5.58元/升;93号汽油每升降低0.14元,为5.99元/升;97号汽油每升降低0.15元,为6.47元/升;0号柴油降低了0.19元,为5.59元/升。
下面是北京的油价走势:
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哪个油好
中石化。
1、92号汽油中石化进口的原油含硫量低,提炼更为轻松,且添加剂也是进口的,污染物少,而中石油的原油和添加剂都是中国品牌,污染物多。
2、中石化汽油价格为7.41元/升,而中石油7.37元/升,两者价格接近,而中石化更耐烧,性价比高。
为什么内行人都说中石化比中石油的油质量高?
由于中国石化所需要的添加剂并非普通添加剂,而是采用进口的添加剂,在油质上具有更高的品质。与中国石油相比,中国石油的汽油品质就稍微降低一些了,成分没有中国石化的好,成本也不高,相对而言,汽油的品质降低了,因此价格也比中国石化略低一些。
中国石油在价格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品质上还是中国石化更胜一筹,并且更加耐用。有的人会尝试不同的汽油,进行比较,但是要注意的是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所用的原油不一样,添加剂也不一样,所以不要经常混加两家的汽油。中石油和中石化都各有优势,选择什么样的汽油还需要根据自身车辆所需要的汽油进行匹配,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汽车加油注意事项:
汽油标号:汽油的种类也分为好几种,每种汽油的成份比例是不同的,这导致性能也会有差异,所以一定要看清汽油的标号再加油。
混加汽油:有些车辆对汽油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碰到没有这种汽油的该怎么办呢?其实混加短时间影响并不大,只是低号的汽油的爆震性要高一些,其他影响不大。
石油涨价原因
我不是内行人,对国内石油企业生产销售的油品没有话语权,但既然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那我就说说个人的浅见吧。
在原油的来源方面,中石化油田较少,主要依靠进口原油,原油需求的对外依存度长期保持在55%以上,近年来这种比例还要有所上升;中石油油田较多,生产开采的原油基本上能自给自足,进口原油较少。由于国外原油硫含量相对国产原油硫含量要大,因而在炼制加工技术手段、工艺流程及方式方法上会有所区别。
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原油炼制加工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即催化裂化和加氢技术。由于中石化和中石油炼制加工的原油来源不同,两家企业炼制加工方法就不尽相同,中石油采用的是国内广泛应用的催化裂化技术手段,而中石化除了采用催化裂化技术外,目前已逐步采纳国外更加先进的加氢催化技术,使生产出的油品在质量性能、抗爆性能、燃烧性能等方面更加符合国V标准的轻重油,更加有利于环保生态的改善,促进可持续的发展。
在国内规模以上的54家炼油厂中,中石化就占据了其中的37家,由此可见,在国内炼油板块中石化的主导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一般来讲,实力代表一切,实力代表未来和希望。正是由于炼制加工技术方法以及炼制添加剂的差别,中石化炼制加工的油品在燃烧值效(耐烧)、抗爆性能(舒适度)、质量性能(品质)、公里油耗方面似乎更具优势,只不过这种优势并不明显,不太容易感觉出来而已。
内行人如果说中石化的油比中石油质量高,持这种观点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到底事实是否如此?看来只能由广大的消费者在实践中用心去体会了。
你好!我在中石化的加油站工作了十年!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要看内行人和谁说了,如果和外行人说,那肯定要说中石化的油比中石油好,包括我在顾客面前也会这样说,当然要为自己所在的公司说话了。
但内行人和内行人对话,就不会这么说了,油的好坏最主要还是看炼油厂的好坏,同样的原油,杭州的炼油厂就比不过上海的,这就是技术差距,那中石油和中石化的也一样,你要看你所在的地区所用的油是哪个炼油厂出厂的,才能说谁好谁差。
我们很多人在油品问题上人云亦云,甚至一些外行人都敢复制网上的一段文章来做回答,这是不负责任的,其实大家也不用太在意两家国企的油谁好谁差,现在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出厂标准,我们基本不用担心这两家企业的油品质量。
我是行内人,曾在中石化市级分公司安全质量处工作,客观讲,正规中石化中石油油品都没有问题,而差别在于管理。
中石化极少有加盟站,而中石油在抢加油站资源的那几年,就是刚分家的那几年疯狂扩充终端,只要买油就可以挂中石油品牌标识,同时自营站管理极其松散,早起站长都有采购权,部分加油站采购一车中石油油品,搭配三车地炼油,甚至整月不采购正规油,导致中石油品牌被彻底玩坏,同时由于管理不尽责,知识产权意识差,出现大批假冒加油站。
自进入2010年左右,中石油也开始逐渐加强管理,逐步改变以上情况,目前也有所改观。
所以,如果你看到挂中石油牌子,却不能使用中石油加油卡的,都是假中油站,也是最靠谱的识别方法。
这个问题各有各说法,有人说中石化比中石油的油质量高,有人则持相反的观点。
我在广东,我谈谈自己在用车过程中用油的一些主观感受。首先可以确认的是,不同公司的油品是有差别的,至于差别有多大可能需要专业仪器才能分辨的仔细,我只是从个人感受上去谈。第一辆车是国产轿车,开始一直都是加中石化的,有一次在回老家的路上发现有有一家私人开的加油站,不仅有优惠还可以免费洗车,于是加95号汽油,第一次加没有感觉与中石化的有什么区别,然后加第二次,这次明显感觉到不一样了, 汽车 在60速的时候,感觉车是一瞬间吃不上油,时间是非常短暂的,但是开车的我是明显感觉到的,而且是经常出现,当时我认为是油品问题,也没有去维修,之后加回中石化后,这个问题再没有出现过。
后来因为需要送儿子去比较远的地方读初中,在这途经的路当中,发现有很多中石油加油站,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进去中石油加油站,中石油加油站见到我没有他们的加油卡,就推荐我办理一张加油卡,首次充值一千,送20元加油券,以后每次加油每升再优惠0.2元,看上去的确不错,中石油也是国营的,质量应该也是不错的,于是我办理中石油的加油卡,为了得到每次加油优惠0.2元,几乎在后面都是加中石油的油,也没有感觉与中石化的有什么区别。
在去年年末换了一辆国产SUV,也是一直加中石油的油,因为这辆SUV达1.7吨重,感觉挺费油的,官方是7.5升每百公里,实际测试耗油是每百公里10升左右,车是油表显示是9升左右,所以每次跑400公里或没有到400公里就去加油了,每次加都要230元左右(加95号),自己也觉得是新车油耗高点实属正常,但感觉还是偏高,因为平均时速超过50,平时都是走国道或高速,很少在市区走。
今年与朋友自驾游去广西,上高速前在中石化加油站加95号加满,用了182元,然后在游黄姚古镇、姑婆山后,又在广西加了185元加满中石化95号汽油,之后跑梧州看骑楼,然后打道回府,回到家乡这边加了240元中石化95号汽油加满,来回一共跑了差不多1千公里,这样算下去,每公里不到0.5元。
自从广西 旅游 回来后,就一直加中石化的,走的路跟以前是一样的,明显感觉就是油表显示,油表显示低于8升,实际油耗8.5升,我想这才是这辆车的真实油耗表现,这个油耗的变化可能与油品或车磨合期有相关。
老妈是中石化的,她说油品没啥区别,都一样。
前两天还聊这事,油品啥的她没啥建议,就是建议别买推销给你的燃油宝,加油员都有提成,一瓶下来,加油站有提成,加油员有提成,数额还不小,所以那玩意本来就没几个钱。
还有好多中石化加油站是私人承包了,不过油品还是正规渠道来的。以前比较乱,各种乱七八糟的油品都可能出现,现在管的严了,私人也不敢太作,毕竟是油站还是摇钱树。
辨别真伪李鬼中石化还是中石油,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油卡,油卡是官方发行的,私人收油卡是彻底的亏本,所以他们不会收这玩意。
这个有人做过实验:"同样车型的新车子,分别加同样数值的95号中石化和中石油的汽油,然后由同一个人在距离相同的同一段路上驾驶,而且路上的驾驶情况是差不多的(虽然有些差距,但是差距不大),最终的结果是中石化的汽油比中石油的要多开30公里左右。"
结果到底对不对呢?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下面为大家一一介绍。
首先要说明的是两个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在企业背景上是没有差别的,而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源油和源油提炼所添加的添加剂不一样而已。
大家都知道中石油的源油是国产的,中石化的源油是进口的。
而提炼方式,这个大家可以去参考国家的车用汽油的标准。
而与我们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汽油质量问题就是哪家的汽油更加耐烧一些,换句话说在对 汽车 不影响的情况下哪家的汽油走得更远一些?
耐烧这个问题其实是跟汽油的密度有关系的,我们国家的规定是汽油密度的质量指标是必须在720-775之间的,按照这个标准来判断的话,两者的最大密度差不会超过50,所以其实差别不大的。
而根据专业人士透露其实不管是中石化还是中石油的汽油,真正的质量差距是和当地原油的提炼方式以及加油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所以具体的质量高低还是要根据每一批油来定的,跟什么南北之分,和什么温度只差是没有一毛钱的关系的。
但是我这两天分别加了中石化的95和中石油的95,前者是5.8左右的价格,后者是6.0左右的价格。
我建议南方加中石化没毛病,北方我没去过。
这个问题提的不科学。
中石油和中石化都是大型国有能源企业。油品质量都是由国家质检部门制定统一标准实施。
中国大部分油田都属于中石油,所以国内原油开采中石油是主力,也有小部分炼油厂,也会将开采出来的原油炼制出成品油。
国内大型炼油厂很多都属于中石化,所以成品油炼制生产,中石化是主力。但中石化油田少,中石油每年也会调拔很多原油去中石化。
中石油和中石化也都会进口国外原油来进行炼制生产成品油,油品质量是多种因素决定的。
原油的炼制加工工艺是决定油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两个部门加工成品油,每一种标号都是按国家规定的统一标准,这都有严格的质量和数量的检查程序,所以成品油质量应没区别。
作为个人加油,首先要认准是不是中石油或中石化的加油站。因为有的个体加油站也包装成和他们差不多,不仔细看还看不出来。有些个体加油站,为提高利润,会进小炼厂的成品油,质量肯定和大炼厂的有区别。
国有加油站要经常接受上级质量和计量监管部门的检查,油品质量和数量都是有保证的,可以放心加。
感觉这个说法,更多是误导,猜测这个说法的原因是出自原油的来源。
大家都知道,我国已经是原油第一进口大国,除了国产不足两亿吨原油,超过一半都是进口的,主要来自中东地区。从各种数据来看,进口原油质量比较好,国产原油含硫等杂质稍微多点,这是差别。而我国两桶油,初期主要采用国产原油提炼的就是中国石油,相反,中国石化更倾向于采用进口原油。(其实还有一个中国海油,主要去国外开采石油的,初期炼油不多)市面说法,应该源于此吧!
但我们发现,这说法谬论有二:
一、两桶油甚至包括中海油,成立之初确实分工明确,但随着 社会 发展,国家也逐步放开各种业务,现在,三桶油都可以发展炼油业务,除了采用国产原油,也都可以进口原油。从这个角度,就可以发现,哪里采用进口原油还真要看地域了。中国原油生产,主要在北方和西北地区,长江以南基本没有什么油田,换句话说,如果在广东,不管那个公司,炼油厂都会倾向于采用进口原油,毕竟,海运成本比从西北东北运输过来,更便宜,何况北方,西北原油,或许还没够当地用,何苦运输?
二、提炼汽油,原料往往不是关键的,更关键是工艺和质量控制。所以,两桶油的质量,都是符合标准的,差别不会太明显。但不同地方炼油厂,可能存在一定差别,这点才是影响汽油质量的关键,虽然说影响不大。工厂的工艺,检测水平等等,你作为消费者怎么检测,差别又有多大?都符合国家标准就好。
总的来说,两桶油都是国有大型企业,油品质量都是可以保障的,值得信赖的,应该差别也不会很大,这个可以放心,国家每年也都会年检,关心油耗,更多点目光盯上自己的 汽车 保养吧!
中石油的油透明,基本无色,中石化的油偏黄。在电视上看到国外的汽油基本无色透明,所以我一直在中石油加油,且他们可以用信用卡,充值还有优惠。06年的老爷车加了5年多中石油了,年检尾气还是一次性过,所以信任中石油。。
我是中石油的一名基层员工,在中石油工作了20年。中石油、中石化是市场上最大的两家成品油销售企业,虽是市场竞争关系,但各自的油品质量绝对是信得过的,都是从国企炼厂购进的油品,质量绝对是有保证的。
中石化和中石油,哪种更耐烧?车主实测结果“出炉”,别不信
分析国际石油涨价的原因及落实我们国家应对的措施是急切的
国际石油价格,从去年开始,就基本上处于一种逐步上扬的态势。目前,世界石油的价格上升到每桶55美元左右。在美国入侵伊拉克之前,世界石油有涨有跌,但是基本都稳定在每桶三十美元以下。
对于中国来说,这些年我们石油的使用量大约在2.4亿吨左右。其中,自己生产的大约有1.6亿吨,进口大约有0.8亿吨。进口量大约占国内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面对世界石油价格动荡和上扬,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作出客观冷静的分析是首要的,并且拿出切实立即可行的措施出来,是非常现实的。
自从前苏联在国家政治上发生重大变化以后,美国就一直处于一种单边的国家行为之中。九十年代,美国对于世界还处于一种调整过程,而在进入二十一世界之后,就变得更加有持无恐的地步。自从小布什通过一切手段上台之后,美国的内外政策和策略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过去世界,基本上从势的大流上看,有三种力量存在着。一种是以美国为首的一股力量,一股是以苏联为首的力量,还有是那些不结盟国家的力量。随着原苏联国家政治的重大变化,使得那个激烈碰撞的敌对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是美国对世界的单边霸权的形成和行为。今后,世界面临的是一个维护和平和破坏和平的力量对比之中,所有的国家都必须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
美国在维系和扩张着他的霸权的时候,是通过军事和经济来支撑的。因为从政治行为上,美国已经失去了让全世界相信他的政治基础和道德行为准则。在这几年,美国在自己对外的所有行为上,始终就是保持住一种“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准则。什么联合国宪章,国际法准则,国家之间的相互尊重,等等的一切,都对美国的对外行为没有任何意义上的约束。
在我们分析石油涨价的因素的时候,我们如果不首先认识到这一点,其他的都是一种妄言。
美国目前维系和扩张其霸权的手段,就如同上面所说的,只有两种。一种就是军事行为,一个就是经济行为。经济行为是首先的,也是整个国家所有行为的基础。而隐含在这经济行为中的核心,就是美元体系。对外殖民掠夺的方式,美国已经从十八世纪的最原始手段,发展到今天通过美元体系的运作,来达到同样掠夺世界经济的目的。我们千万不要淡忘发生在九十年代的东南亚经济危机,还有就是这些年经济困境不断的南美经济,值得现在的中国政治家们好好研究和应对。特别是发生东南亚的经济风暴,我们国家更要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来对待。
美元体系的建立,是有历史时间过程的,是从英镑的世界地位上转承过来的。从英国的殖民历史,要研究出英镑建立的历史进程。并且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前后过程,看看美元体系是如何建立、转承和变化的。而目前石油价格上涨,其实是美元体系变化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今天的世界石油的价格变动,不能再简单认为就是一个世界石油需求的变化引起了石油价格的变化。因为从这一两年世界石油生长和消费上看,世界石油的供求关系并没有发生重大的矛盾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关系的是,那个维系这世界霸权的美元体系,面临着重大的历史危机。只是在这个危机没有全面彻底爆发的时候,美国在通过一切手段在挣扎着。关于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关心的人可以通过七十年代石油危机和这次世军石油价格剧烈变化的原因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他们是严格不同的两个方面的问题。
现在的世界,是大多数国家都直接和间接地大量持有美元。也就是说通过美元的“坚定信心”,使得一些世界上很多人和很多的国家在相当程度上都持有大量的美元。而且,通过以美元为交易方式的金融衍生业务,又使得很多外国的投资者对美元的衍生交易物是通过美元去持有的。美元的货币及货币的衍生虚拟化,使得美国目前对于世界存在着大量的放债行为。而这个放债的过程,美国是更本不希望偿还的。通过变换方式,可以使得那些通过物流方式获得财富的人,通过美元体系的转化,使得这些物流方式的财富在美国所得之后在相当程度上变成了泡影。比方说我是一个设备商,通过设备出口获得一个单位量的财富。通过美国的金融方式,获得一种虚拟于货币之上的衍生物以电子符号的方式存留着。当这个电子符号所代表的真正物流价值贬值或者成为袍泡影的时候,就是美国无偿地占有了一个单位价值的物质。对于国内来说,肉是烂在锅里,无外乎是今天左口袋的钱倒到右口袋,明天右口袋的钱又倒到左口袋,物流价值方向并没有变化。
所谓世界经济秩序和规则,包括热衷得不得了的世贸协定,说白了就是美国人所制定的符合美国人利益的经济秩序和规则。在世界,特别是在中国,有相当程度的人,特别是在一个国家的领导层面上,为了一个所谓的协定还在那里欢欣鼓舞。不要说被冷静的国人所耻笑,就是那些获得最大利益者,在未来的历史当中都是不会有什么值得尊重的意义实现的,只是现在在一旁悄悄偷偷地乐着罢了。
维系着霸权,是有两个方面的。一个是维系霸权的代价,一个是维系霸权获得的利益。因此对于霸权的经济代价和收益,才是美国行为的真正准则。美国人从来是不会设计一个只有代价而没有收益的事情。在代价和收益之比上,收益率小了美国都是不愿意干的。这次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侵略占领,就是盘算之后感觉到可以获得最大利益才决心做的。因为这个过程可以给他带来两个最大利益,一个是经济上的利益,一个是军事上的利益。目前大家所看到的,只是经济上的利益,而军事上的利益又一次被人们所忽略和淡忘了。
至于代价,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有的人说美国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亡了一千多人,用美国人珍惜生命来证明美国这次战争是不值得的。这种论断是一片谎言,是最无耻的谎言。美国资本家从来就没有珍惜生命的概念,无论是对待世界人民还是对待本国人民,都始终是吸血成性的。所谓的廉耻,只是穿着礼物面对冠冕堂皇的公众场合的时候一副装神弄鬼的伪君子德行。对美国政治人物的认识,就从美国两百年间的原始积累到现代发迹的过程中的事实中去认识就可以了。不要用他们所描绘的假象当事实去认证,而是用历史事实去印证这些丑陋无比的贪婪群体们。
这次世界石油的大涨价,首先要看看这世界石油的掌握着是谁。通过这次石油价格的巨大变动,那些持有美元的人和国家,还能说什么?而对于美国来说,无外乎是再多印点钞票,讲电子符号上的数字改大一点。就如同一口锅,获得每碗汤的代价是恒定的。但是为了获得最大利益,最好的方式就是锅里的骨头可以一直放在那里,但是加水的过程是不断的。现在的美元体系的维持,其实就是美国一个不断“加水”的过程。只要是体系维系着,美国的“汤”就在那里叫卖着,“水”也就不停地加着。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著名的人,坦诚希望国家也搞虚拟经济过程,我是不知道目的是为了什么。
在美国通过世界石油的掌控来达到“加水”的目的的时候,中国如何应对,确实是值得关注的。
看了这些日子的报道,我觉得国家在一些行为上还是有许多地方值得再思考的地方。
首先是国家希望通过不断扩大石油的来源及渠道方式,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别是在石油储量及开采上,采取一些急切的手段,也是非常正常的和合理,也是应该的。但是从目前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和见效上,我觉得应该是从两个方面共同去思考。一个是开源,一个是节流。
目前国家措施上从报道上看,基本上都将重点放在开源上。我觉得这样的方式存在几个问题。
第一个是国家政治安全问题。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将希望的方向寄托在别人的身上,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是非常不现实的。因为任何时候,中国的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都不能去这样做。前一段时间关于俄国的石油管道建设问题,别人怎样去做,我想那是一个别国的主权问题,我们无权干涉。问题是我们国内的一些人,忘记了尊重,忘记了主权,变得忘乎所以。在认识和对待这个问题上,总喜欢从自己的利益上去考虑。在这所有的讨论中,我至今是没有看到一篇冷静中肯的分析文章。爱国主义要是变成了狭隘的民族主义,给我们整个民族带来的伤害往往是最严重的。而这种严重的伤害结果,还经常被认为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因此,在对待象石油管道这样的事情上,我们要约束好我们自己,做一些共同促进发展的事情,更多的时候要替别人也想想。设身处地,并不是一种假设。强人所难,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此,在所有对外的关系上,特别是在石油这个问题上,中国在目前世界格局中,要看得更长远一些,要适可地超脱一些,尽可能去避免一些合作过程中的尴尬事情。不要在什么时候在所有的利益上都拼去力争,学会舍弃,是今后中国人应该必须掌握的。
第二就是如何使用石油资源上。从目前世界使用石油的状况来说,主要用途是三个方面,一个是化工产品,再一个就是能源。目前世界上,相当多数的国家和人们,依然还是把石油当作一个能源来大量消费着。
我个人认为,我们国家应该采取和世界上已经发达起来的国家所不同的方式。也就是说石油的运用上,我们不应该主要把它当作一个能源来看待,它应该首先是一个化工原料,次要的才是满足能源的需求。别的国家是通过汽车轮子运转的国家,我们中国就必然要如此走这样的发展道路吗?按照一般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我们中国达到这个标准不要说我们自己,就是世界也会带来一定的重大问题。走适合我们自己发展的道路,说和做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一个发展标准的参照物的选定,有的时候是非常难的。但是正确的发展观,确实是中国发展进程中所必须进行选择的
第三个就是远水不能解近渴。首先是在世界石油的采购上,随着大量进口,必然付出很多,这恰恰是别人在近期内希望看到的,也是他们希望得到的。这是一个一箭双雕的过程,手段阴险得很。再就是对于国内来说,任何矿物资源从勘探到开采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周期的。这个时候加大矿物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对目前来说暂时起不到缓解和解决问题。从根本上说,矿物资源的勘探和开采是我国发展所必须的,属于一个中长期解决问题的根本性目标,但是时间上不能解决近期的问题。
因此,国家在着手研究和制定中长期目标的时候,适当地运用一些手段来解决近期问题,也是非常必须的。
目前面对世界石油价格上涨,作为我们国家的主要重点石油消耗工具,就是各种交通工具,特别是以汽油和柴油为能源消耗的交通工具。目前,我国以汽油和柴油为能源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内燃机车、飞机、轮船。因此从近期采取的手段来看,目标选择就应该从他们开始。
我建议国家在近期内尽快实施交通能源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征收。原因是一味提高油价,必然要引起其他价格的变动,使得一些行业受到损害。通过对不同交通工具征收不同的税收,可以补偿国家和大多数民众所受到的影响,而且还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首先是对汽车进行征收能源税。
可以将汽车进行分类,分类后还要分级别。比方说轿车类,根据轿车自身的标准划分为A、B、C、D。轿车A级别的,属于一个规定型号范围(以发动机和车型共同来确定)的,假定收取能源税一年两万元元。而轿车B级别的,年征缴能源税5万元。轿车C级别的,能源税年征缴10万元。轿车D级别的,年征缴能源税20万元。也就是说,级别不同,年征缴的能源税是不同的。这是也用不着限定一些单位购买什么轿车车型和级别了,买好车,就在能源税上多缴钱。你有钱买车,难道不应该缴税吗?
对于用来运货的汽车,可以根据吨位进行征缴。吨位越大,所缴税越少。但是在城市一个道路范围内,又要通过道路行驶设置,使得一般情况下不得行驶高吨位的货车。比方说一吨的货车,可能要象A级别的轿车一样年征缴2万元的税。而五吨的货车,可能只征缴15000元。十吨的货车,只年征缴10000元。而二十吨以上的货车,年征缴可能只需要5000元。一般农田使用的机械工具,可以按类计征。象收割机、播种机一类的,就不在能源税征缴范围。而对于拖拉机等,根据使用的范围和大小,适当征缴一点能源税,并规定不得从事营运范围。
征缴时限,以年为单位,在车辆年审之时一同办理,不得拆月、拆季收缴能源税。车辆一年之中不使用的,必须把相关车辆牌照及证件规存在法定部门。凡是没有缴纳能源税的车辆,一旦查出,除了补缴该年度的能源税之后,根据级别分别罚款0.5、1、1.5、2倍的罚款。比方说一辆B级别的轿车被查处没有征缴能源税,首先是补缴5万元的当年能源税,然后付罚款5万元。也就是说,级别越低,罚款越少;级别越高,罚款越多。
所有非国家武装装备车辆,都必须缴纳能源税,除国家认定职务人员之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减免。任何单位和个人,一旦发现使用国家武装装备车辆的牌号偷缴能源税,车辆使用者必须按照刑法法则承担车承担法律处罚。比方说某国家单位甲领导的专车是武警车辆的牌照,一旦被查处,除了立刻罢免一切职务之外,还必须按照刑法法则进行处理。因此,增加相关的法律,是必须的。
第二就是对航空运输也适当收入能源税。
原来收取了一个机场建设费,现在可以加一个航空运输个人能源税,同时降低保险费。将保险费二十元变成五元,由保险公司收取变成民航替国家代收,赔偿由国家来支付。目前每张机票可以假设征收100元的能源税,根据具体条件由国家确定是否收取时间。
其他内河及海上航运,是否需要征缴能源税,到不是显得那么急切。至于铁路运输,可以征缴,也可以不征缴。即使征缴,一般意义要大于实际的征缴意义的作用。
还有就是对于车辆交纳能源数能源数能源税之后,在累计一个交纳年限后,要降低一个级别。比方说B级别的轿车,连续交纳五年后,第六年按照A级别的轿车交纳能源税。同样对于D级别的轿车也是如此,但是最低只能降一两个级别级别。如B可以降到A,但是C只能降倒B,而D可以降到C和B。
我们国家各种车辆保有量有数以千万计,如果落实能源税的工作做得彻底,一年下来国家的这部分税收大约要至少有1500亿以上,有可能远远大于石油直接税收。为此,国家在这部分税收的利用上还好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我们不但要讲税收的重要性问题,还要在今后认真仔细研究国家税收的利用问题。
比方说现在一些城市出租车及个体私营中巴,就是当地政府财政的一个重要支出来源。征收能源税之后,这些车辆除养路费、各种保险费等,就不能再交纳当地政府规定的一些营运费用了。否则就是一种双重缴费,会严重损害这些社会基层生活者的利益。另外就是所有的征缴对象的缴费标准必须是统一的,不得再出现区域差别。唯一的差别应该是在使用这部分税收上,根据经济差别分别按比例提出不同的税收用于地方支出。比方说北京经济发达,收缴的能源税是200亿,但是提取的比比例是20%,则北京政府支出的税收只能是40个亿。而西藏,征收的能源税可能是1亿,提取比例是百分之百,则当地政府支出的就是1亿。收取的越多,支取得越多,但是各地方的比例是不同的。剩余部分,就是中央政府直接支出的。
对于支出部分,必须是限定项目和地方。比方说只能是添置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车公司的车辆全部由这部分资金来解决,公共交通部门不再承担公共运输工具的购置。假如这部分支出全国每年有500亿,每辆车的购置费是25万元,则每年全国可以增添公共汽车20万辆。我想通过五年一个周期,全国的公共交通工具一定会得到彻底解决。另外,假如再每年从这个里面使用500亿用于城市地铁建设,按照每公里2.5亿元的造价,则全国每年可以建成250公里的城市有轨公共运输。十年下来,全国重大城市有轨总里程,不会低于2500公里。假设重点城市有轨历程平均是50公里,则至少有50个城市在十年里基本解决有轨公共运输问题。
我们假设国家这部分税收是1500亿,除了那两项之外,还有500亿,十年就是5000亿,这5000亿国家集中起来不知道可以干多大的事情。
目前,我们国家的全年税收在两万亿以上,增加能源税按照1500亿总量及收,增收比例大约不到7%。由于征收的对象是单位、企业、收入高阶层,所牵涉的百姓不是非常多。特别是这部分征收对象,基本上不会是中低收入的家庭和个人,所以不会造成国家基础有什么伤害。由于是按照车辆类别和级别等进行收取,老百姓是可以认同的。至于那些单位、企业,通过说明道理,我想也是可以做到的。至于那些拥有个人车辆的富裕界阶层,肯定是要表示不满的,但是他们的经济收入也是他们能够承受得了的。对于这些利益群体,只要坚持下来,他们是会接受国家目前这种严峻的现实的。也就是说,面对目前国际上所形成的压力,可以变换成到单位、企业和一些富裕人员的身上。
这个过程,一定会在一定时间里使得车辆在一个范围减少,对汽车行业会有一个冲击和要求调整的过程。也就是说通过这种能源税的方式,将过去那种不切合中国发展实际的东西,进行扭转,使得所有的发展过程都必须按照国家的要求去实施。具体立刻就可以表现在部分类别的车辆需求减少,另外一部分车辆需求增加,短时间内一部分车辆会停止使用。由于短时间促使一部分车辆减少,公路建设压力会减少,燃料需求量在短时间内就会降低下来,价格也会降低。
经过十年左右的经济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和运输方式,会发生重大变化的。如电力的要求会增加,煤炭需求会增加,轨道运输会增加,公共交通事业会打下好的基础。老百姓的大多数利益,通过公共交通的发展,会得到更多实惠和感受的。
目前,通过征收能源税的过程,手段是将进口石油的需求从8000万吨,通过半年左右时间能调整到4000万吨,或者使得我们国家石油进口量在数年里不再大幅度增加,也说明我们的使用手段基本目的达到。今后,随着发展,再针对一些使用煤炭的对象征税,我想中国的能源一定能够得到解决。下一步就是如何对资源税进行考虑了,比方说煤炭。包括煤炭的生产、加工和使用等企业,政府该认真好好地想想了。关停一些小煤矿为什么做得不得力,就是还没有从一种固有的利益思维中脱离出来。
我自己预测,在不算长的时间里,国家一定会在资源的利用上,会通过税收和政策上采取手段的,我们期盼着这个过程尽快到来。
私人加油站92号汽油3.68一升,石化的5.45一升区别在哪里?
汽车数量的增多也带动了周边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加油站,汽油对于汽车来说是刚需,数量越多需求量越大,所以国内新建了很多加油站抢夺资源,另外一些个人也计入了这个大军,不过相比正规的加油站,私人的地段比较偏一些。
在国内主要被两家给垄断了,分别是中石化和中石油,都是国企,虽然是竞争关系,但是定价完全一样,不存在打价格战的情况,所以中国的汽油价格相对比较高,甚至高于世界上其他的国家,两个加油站一个是国企一个是进口,那么油品是否有区别呢?中石化和中石油,哪种更耐烧?车主实测结果“出炉”,别不信。
想要测试出不一样的地方,那么测试的条件就要公平一些,我们用同一辆汽车都加满油来测试,看下两种油品谁跑的路途比较远,这种测试最好在高速上,条件相对稳定些。
因为高速没有障碍物,可以匀速行驶,直到汽油被消耗完,之后记录下里程,重新加满另外一个品牌的汽油,以同样的速度消耗完汽车,这样就能计算出同样的升数,两家油品哪个更为耐烧一些。
汽油是不是耐烧影响的因素比较多一些,不仅和油品有关系,还和使用的环境有关系,冬天和夏天的表现就不够一致,因为地理因素,两家加油站市场的注重点是不一样的。
中石油多数在北方市场,而中石化却设计在南方市场,因为离海域比较近,这样进口更为方便,因为油品提炼的方式不一样,环境也不一样,自然会有少许的差距,不过都是按照国家标准开采的,油品可以放心,从测试来看,两家汽油的油品差距并不多,一箱油跑完的时候中石化稍微远一些。
从结果来看,中石化更耐烧一些,所以我们出远门的时候最好加中石化的汽油,一次加一整箱能多跑很多公里数,在高速上也省事了,经常出差或者跑高速,中石化是最好的选择,毕竟价格一样,同样的升数中石化更耐用,如果平时生活在市区,两种油品可以随意更换着添加,毕竟平时用车不多,加油以方便为主,哪个加油站近就去哪里加油。
有些人贪图便宜,喜欢去私人加油站去加油,那里的汽油价格便宜两元多,所以更加划算,但这里有个前提,如果这里的汽油是从两桶油进的,可以放心去加,否则不建议去,容易加到劣质油,对发动机有着很大的影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质量不同:
中石油和中石化作为国营大加油站,油品的质量绝对让人放心。尤其是原油的质量,一个是用着国内的大油田,一个是用着进口原油,而且在提炼技术上面,都算的国内顶尖的。所以说,两者油品都可以。但是,个别加油站会在油品到了本地后,进行一定量的勾兑,为的就是多赚一些钱。这也使得有不少车主抱怨,在某些加油站,加的油一点都不耐烧。
2、规模不同:
地方性加油站,尤其是在油田集中的地方,地方性加油站要更加的靠谱。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能不能够健康稳定的运营下去与否。还是要看油耐不耐烧,车主喜欢不喜欢,回头率高不高。当然了,有些地方,专做一锤子买卖的除外。所以说,一些地方性成规模的加油站,油品质量很有保障。
3、价格不同:
可以看出,其实不管是中石油中石化,还是地方加油站,油品的质量不会差别太大。而在价格方面,地方性加油站还更加实惠。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油品计量。关于加油枪出油量国家以及相关政府部门有规定,正负误差千分之3以内,通俗的来讲就是加1000升油不能超过1003升或低于997升(这里说个题外话,计量局基本会把油量控制在1000一下且不低于997.5),但是当地分公司和油站为了减少误会通常会让计量局把误差控制在千分之2.5以内,这就是上面为什么谈到不低于997.5的原因。这点误差一个挂车600升的油箱都是感觉不出来的,轿车反而能感觉的出来,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办到的。到这里肯定会有人问加油站会不会自己调计量,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不可能。因为计量监督局调节的时候会在加油机内施打一个叫做铅封的东西,这个东西取不下来只有损坏,但凡是计量局之外的人动铅封,不好意思,你面对的将是天价罚款。这么说懂了吗,很多人都觉得加油站有鬼。
计量问题说完了我们再说各个油站油品质量问题。两桶油的标准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的,应该是略高于国家执行标准。先说两桶油的区别,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前面也谈了,都高于规定标准。中石化炼制的是进口油,中石油则使用的是自己的油。非要比个高低的话,中石化密度略高于中石油的密度,约在0.005到0.008之间,光开车完全感觉不出来的差距,所以两桶油好坏之争完全没意义。然后再谈和私人加油站的区别。其实绝大多数私人油站包括壳牌,都是在中石化中石油的油库购油,看上去是没有问题的。至于他是否加其他私人油库的油品或者自己加没加其他东西就不得而知了,但你要知道价格低肯定是有原因的。比如避税、偷油再或者掺砸劣质油这些就不得而知了。当然肯定也有合格的民营油站,这个取决于老板,说白了就是老板好油就好,是人的问题而不是油站或者油的问题。
总结一点,相信国家相信政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