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油价大跌对汽车市场的影响有多大-今年油价大跌对汽车市场的影响
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暴跌,这一消息一经发出,就一直热议不断,许多网友认为这会给许多行业带来或大或小的影响,事实也的确如此。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原油暴跌对相关行业有哪些影响吧。
一、交通运输行业的盈利能力可能会增强原油暴跌,也就意味着交通运输行业的燃油成本会下降。特别是航空行业,大部分的航空公司有将近30%的成本都花在了燃油开支上面。因此,网友们应该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要关注航空业对于燃油的价格是否进行了套期保值。二是航空运输业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后,需求是下降的,不过还好国内的疫情正在通过一系列的防治和支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许多国外地区却出现了大规模扩散的状况,网友们最好关注国内的一些航空公司的航线。
二、会对新能源行业产生遏制作用全球的许多国家都在开发新能源,因为开发了新能源之后,便可以替代一次性能源,相对来说,是比较清洁的。有许多国家都特别重视新能源效率,而原油的价格下跌,也会对新能源的产生和发展起到遏制的作用,因为中国的第三产业在转型时对于新能源的依赖是处于一个快速下降的状态下。
三、有利于石油化工行业原油的价格暴跌比较有利于石油化工行业,特别是像轮胎,橡胶和塑料等工业产品,因为制作这些产品相关的原材料的成本,将会随着原油价格的降低有着下降的趋势,缓解了一些工业企业的资金压力,可以促进居民出行需求,是有利于产业链的发展的。
原油大幅度下跌对于全球经济来说,恐怕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刺激消费和增长经济,而对于原油输出国来说,将会面临着财政和经济的风险。
国际油价大跌对世界经济有何影响?
车主朋友请注意,就在昨晚24时正式到来之际,国内油价进行了今年以来的第五次调整,其中,汽油价格下调1010元/吨,柴油价格下调975元/吨,此次下调已是今年以来油价的第三次大跌,前两次降价力度均不及此次之大,所以这着实算是近期的一个大好消息。
今晨起来,全国所有加油站在今天就已经全面将油价下调了0.80元/升-0.97元/升,此番油价下调也意味着加满一箱油箱容积为50升的汽油将为车主节省40-48.4元的金钱,而且这样的价格将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一直都持续,下轮油价调整时期会在3月31日24时进行,所以车主朋友近半个月可以好好享受低油价所带来的幸福美好生活了。
3月17日24时全国各标号汽油油价平均下调标准(如下):
92汽油下调0.80元/升-0.82元/升;
95汽油下调0.85元/升-0.88元/升;
98汽油下调0.86元/升-0.97元/升;
0号柴油下调0.82元/升-0.85元/升;
-10号柴油下调0.87元/升-0.90元/升;
昨晚迎来了今年来最大一波幅度的油价下跌,其中汽油价格下调超过1015元/吨,柴油价格下调超过975元/吨,两种燃油的价格跌幅都创下了近几年来跌幅的新高。随着此次油价的下跌,今年以来油价累计下调幅度也已经超过了1.46元/升,相比1月份油价所处于的搁浅状态,现在咱们的车主朋友们加满一箱50L的汽油将比1月份加油节省下超过73元每箱的金额,所以整体来说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加油还是能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
此番油价的调整,也意味着接下来的汽油价格将真正进入"5元时代"。从目前全国油价下调之后的平均水平来看,92号汽油目前已经来到了5.51元/升左右,95号汽油也降到了5.88元/升上下,即便是最贵的98号汽油目前也已经降到了6.60元/升区间,所以车主们这次是真迎来好消息了。
当然,0号柴油的价格自然就更低了,平均价格来到了5.11元/升上下,继续创下了近几年柴油价格的新低。
总的来说,本次油价调整是2020年成品油价格的第三次下调,同时也是2013年新定价机制实施以来的最大跌幅。经过本次的成品油调价之后,2020年成品油价格也呈现出"零涨三跌两搁浅"的局面。不管怎么说,此次油价重回"5元时代"对于车主朋友来说还是一个大好消息的,从今天起,大家也可以去放心大胆地加油了。
附:全国各地加油站不同标号成品油价格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国际油价大跌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
国际油价下降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需要从两个方面看,有积极和消极的两方面影响,具体如下:
1、从积极面看
1)国际油价下降首先会降低能源成本,促进制造业复苏与发展,从而有利于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2)低油价会刺激全球原油市场需求增加,尤其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对于原油的需求和储备增加,有利于经济增长。
2、从消极面看
短期内国际油价急剧下降会使全球市场对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增长预期和市场需求预期下降,从而不利于经济复苏进程。例如在全球石油期货交易市场,看空原油导致的全球金融市场的预期降低会直接影响全球未来的经济增长预期,而对未来全球经济走势预期变差会引发各国产业界对未来增长信心不足,进而削减投资,减缓经济复苏进程。
由此而形成的低油价格局,将令包括沙特和俄罗斯在内的产油国经济遭遇严峻挑战。股市震荡加剧,财政压力加大,而如果超低油价一直持续下去,很多产油国将面临致命压力,同时,也会对美国产生巨大影响。
扩展资料
国际油价暴跌的原因
油价暴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市场供需不平衡是重要原因之一。原油通常与经济运行紧密相关。由于产油国受到国际政治影响不断地调整产量,使得原油价格受到供需两方面的扰动。而此次备受市场瞩目的OPEC+会议最终意外“谈崩”,沙特表示,如有需要将增产,这对于当前“神经紧张”的油市来说,可谓是重重一击。
就需求端而言,疫情的暴发,使大量航班取消,不少企业停产,旅游业陷入萧条,全球经济活动节奏显著放缓,原油需求也随之大幅下滑,从而造成石油市场疲软,也给世界经济的增长前景蒙上了浓重的阴影。
就供给端而言,“降价+增产”是油价暴跌的导火索。原油重挫,首先是受到了需求塌方带来的压力。随后,各产油国为了自保,打破了过去脆弱的减产协议,其中沙特等国甚至选择增产来保障自己的财政收入。这就意味着原油市场出现了需求塌方、供应增加的双杀局面,导致国际原油价格出现了罕见性的下跌。
为了稳定国际油价,以沙特为首的OPEC计划采取“限产保价”措施。此前的石油减产协议将在今年的3月底到期,业界人士普遍推测近期将签订新的协议。其方案是将现有210万桶/日减产计划延长至2020年底,同时,额外减产150万桶/日,相当于全球需求的1.5%左右。在额外减产计划方面,OPEC成员国削减100万桶/日,非OPEC成员国则削减50万桶/日。
但这一方案没有得到包括俄罗斯在内的非OPEC产油国的支持。随着谈判破裂,沙特打出了“降价+增产”的“组合拳”,一举震惊了国际能源与金融市场。在展示其国际原油市场“独特地位”时,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也让沙特率先尝到了油价下跌的滋味。
人民网—国际原油价格暴跌 油市寒冬已至?
人民网—国际油价波动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油价大幅下跌,上班族工薪阶层,现在买车合适吗?
国际油价的暴涨或暴跌都是一把“双刃剑”,低油价下,我国可以加快原油进口,增加我国石油战略储备,降低通膨压力并增加居民消费能力;但也会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一定的阻碍。
一、油价低的利好
1、提高石油的战略储备
从中国整体能源安全角度分析,油价下跌有利于中国油企大举“囤油”,提高石油战略储备能力。
2、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层面
油价下跌还有助于降低中国通胀压力,提升中国国际收支能力,加快GDP增速。由于汽油和柴油等油品价格本身就是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物价指数的组成部分,油价下跌会直接影响到这些价格指数。从国际收支来看,油价下跌使石油净出口国的收入再分配转移到石油净进口国。
3、居民消费层面
油价下跌会提高消费者购买力,由此带来需求增长。我国原油消费中的60%依赖进口,油价的下跌具有“成本红利”效应。最直观的感受来源于交通出行成本的降低,出租车司机与私家车车主受益明显,公共交通开支也随之下降。油价的下跌也使得运输成本下降,国内的航空燃油费也将取消。
二、对能源产业结构是坏消息
国际油价持续下跌会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一定的阻碍,一些本该淘汰的高耗能企业会因油价等成本降低而“苟延残喘”、丧失转型动力。
以天然气市场为例,由于油价不断下跌,我国天然气价格与替代能源相比在工业、车用领域的经济性能越来越低,天然气消费增速放缓。在液化天然气价格比管道天然气价格更低的情况下,一些企业纷纷改用液化天然气甚至液化石油气、水煤气等相对污染环境的燃料。
扩展资料
2020年油价暴跌的起因
今年以来,国际原油本就因全球疫情影响而出现大幅下跌,美国WTI原油跌幅达32%,布伦特原油跌幅达31%。
而3月9日的大跌要从“欧佩克+”会议说起。第8届欧佩克和非欧佩克部长级会议在一片争执中结束,没有达成任何减产协议,布伦特原油再次失守50美元/桶重要关口,日内跌幅达9.33%。
3月4日凌晨,“欧佩克+”联合技术委员会建议减产60万-100万桶/日,减产量不及疫情对原油需求造成的损失量,布伦特原油从53.3美元/桶跌到51.6美元/桶。到了18点08分,沙特推动“欧佩克+”同意减产超过100万桶/日,布伦特原油从51.8美元/桶涨到近期高点53.0美元/桶。
3月5日凌晨,俄罗斯提议“欧佩克+”在二季度维持当前减产规模,俄罗斯不减产的态度表露无遗,打击市场对减产的信心,油价从53美元/桶跌到51美元/桶。随后,欧佩克紧急救场,19点06分,欧佩克部长同意减产150万桶/日,油价小幅回升,但涨幅不大。
整个剧情的高潮出现在3月6日晚间,俄罗斯表示只同意延长现有的减产协议,不会再进行额外减产,布伦特原油短线下挫0.6美元/桶,日跌幅扩大至逾3%。等到23点06分,“欧佩克+”会议结束,没有达成协议。油价失去减产的支撑,进入自由落体阶段,布伦特原油跌至45美元/桶。
主要产油国的谈判失败,不但未能达成减产协议,反而打起了价格战,这才导致原油疯跌。在减产会议结束后,俄罗斯表示,自4月1日起,各国可以不受限制地按意愿产油,也就是说,从2020年4月份开始,产油国将不受任何减产协议的束缚,想产多少就产多少。
沙特面临这种尴尬局面,3月7日大幅降低售往亚洲、欧洲和美国的原油官价,折扣幅度创20年以来最大,以吸引国外炼油厂购买沙特原油。并且,沙特计划4月份增产30万桶到1000万桶/日,后期最高可增产至1200万桶/日。
人民网—“史诗级”惨烈崩盘后,原油“凛冬”已至
人民网—专家:油价大跌,对中国利大于弊
人民网—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 影响我国经济几何?
现如今汽油的价格是大幅度下降,所以说便激起了很多人买车的想法。
因为买一辆车对于一个人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一件事情,一辆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交通出行的问题。有的时候这辆车可以帮助我们搬家,帮助我们拉东西,还有帮我们去远一点的地方。
而且有一辆车,我们平时在周末的时候也可以出到附近不远的地方去郊郊游,去看一看山水,去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并且平时上班的时候也不用再去挤拥挤的公交车和地铁。
总的来说,汽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有的时候我们很着急,但是打不到出租车,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如果说自己有一辆汽车,那该多好。
那么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油价大幅度下降,那么是不是适合大家在这个时候买车呢?其实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看这件事情。
1.买车的需求点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为什么要买车?我对车子的需求在哪里?
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就会觉得很奇怪,我买车的需求就是我想要一辆车,其实并不是这样子的,任何一件事情,不是我们想做就一定可以去做的。我们要去考量自己当下的状况,去考量我们所需要的东西。
比如说我们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我们现在去买一辆车,然后自己每个月还月供,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比较大的压力。
又或者说自己离自己上班的地方并不是特别的远,每天早上坐公交坐地铁可以很快的就到达,而且并不是想象中那么拥挤。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其实是并不一定完全需要在现在就去购置一辆车的。
因为有车之后反而会增加我们的负担,你买了车以后你要加油,这是油费,你还要停车,这有停车费,而且如果很近的话,你每天也没有必要去开车,你每天花两三块钱去坐公共交通,它不香吗?非要花三四十元来养一辆车?
还有一种就是比较适合大家去购置的情况,就是首先我们离我们上班的地方比较远,并且公共交通在我们那个地方并不是非常的便利。
比如说我们早上需要比较早的上班,但是我所居住的地方距离公共交通的地方还有几公里远,我还需要再走一段路。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非常需要购置一辆车辆来减少我们的通勤时间。
又或者说我们现在已经到了一个要谈婚论嫁的年龄了,我们的要求也是希望能够有一辆车,或者说是自己现在工作相对来说压力比较轻松了,工资也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也完全可以购置一辆车来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2.油价的下调很多人看到油价大幅度下降,那么汽油的下降其实本质上来说是对于有车一族的消费下降了。
对于还没有购车想要购车的人群来说,它其实并没有什么质的改变,因为油价的下跌并不意味着车价也会下跌。而且大家必须要认识到一点的是,现如今的汽车市场上,包括整个国家政府都在极力的推崇新能源汽车。
因为毕竟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它虽然可以再生,但是它需要几百年的沉淀。是属于用一点少一点的资源,那么对于我们来说的话,我们肯定是希望用更清洁的能源来代替这种能源。
现在的油价下降并不代表着以后油价都一直会维持这样的水平,在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冲击之下,大家其实并不能太笃定以后的油价会成怎样一个趋势。
并且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冲击之下,有一些油车也会在以后的一些政策中获得一些相应的限制。大家如果仅仅是觉得油价下降了就适合买车的话,那么这绝对是一种相对错误的思想,因为油价下降并不代表着就适合你去买车。
3.是否适合买车那最后一点就是是否适合买车了,其实不管在任何时候,不管油价是非常高还是非常低,只要合适的时间你买车都是合适的选择。
毕竟有车了之后你才会考虑到油价的问题,你在没有车之前,油价对于你来说并没有任何的意义。
可能现在汽油的价格很低,但是你没有车子,你在这个时候去购入一辆车子,你享受了一段时间低油价之后,油价还会慢慢的回升,你就会意识到原来汽油还是蛮贵的。
但是你在你原本有车的情况之下,你再去看汽油的价格,你会发现它涨涨浮浮对你来说也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因为你有车的时候,汽油的价格涨了,你还是得开,汽油的价格跌了你也一样会开,至多因为汽油的价格涨或跌了,我就多开一些,或者说是少开一些,这没有太大的影响。
所以说汽油价格的涨幅对于汽车购置需求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汽油价格的涨幅或许会对汽车使用量有一定的影响。大家如果说是想要买车的话,那么就不要太去在意汽油的价格,因为汽油的价格不会永远是恒定的,你应该取决于你自己的需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