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平均国际石油价格-08年国际油价140美元时国内油价

08年中东形势分析

2008年,中东地区仍是"多事之秋",依然被世人所关注,只不过火药味有所减弱。而且,由于北京奥运会、俄格冲突和美国金融危机吸引了世界主要目光,中东热点显得不象往年那样光芒四射。总体上讲,2008年的中东局势相对稳定,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权威有所下降。展望未来,三大热点充满变数。

总体形势相对稳定

一、伊拉克安全形势略有改善。据美国军方和伊拉克官方公布的数字,伊拉克暴力袭击事件已由去年同期的每周1200多次减少到目前的每周200多次,同比下降了80%;今年10月份平民和美军亡人数也分别减少到238人和13人,为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的单月最低水平。

西方分析家认为,伊拉克暴力事件所以会减少,除了美国增兵显示了一定效果外,还有其他原因。首先,是"基地"组织在伊拉克民众中越来越不得人心。近两年来,伊一些逊尼派组织不仅不再支持"基地"组织,甚至还同美军一起打击他们。其次,"基地"组织部分力量从伊拉克转移到阿富汗,从而使伊境内发生暴力事件的几率大大降低。第三,美军的行动相对集中并减少,驻扎也集零为整,自然也减少了遭遇袭击的危险。第四,伊主要反美武装萨德尔麾下的"迈赫迪军"单方面停火。第五,伊拉克国防军数量增加,战斗力有所增强。

但是,伊拉克安全形势并没有根本好转,首都巴格达、北方石油重镇基尔库克等地恶性爆炸事件仍时有发生。正如美国驻伊美军最高司令官所说,伊拉克的安全形势依然是"脆弱的"和"可逆的"。

二、巴以和谈的重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巴以对峙的强度。虽然安纳波利斯中东和会确立的目标未能实现,但搁置了8年之久的巴以和谈终于得以恢复,并保持了继续进行的势头。

其实,一年内和谈取得突破并签署内容广泛的和平协议,本来就是布什急于在卸任前取得外交政绩的一厢情愿。边界划分、耶路撒冷地位、巴难民回归、犹太人定居点前途和水资源分配等最终地位问题,都是目前巴以和谈难以逾越的障碍。不过,令美国人对实现巴以和平的目标感到悲观的现实原因,还是以巴政坛的风云突变。尤其是以色列前总理奥尔默特被迫辞职、前进党新主席利夫尼组阁失败、以色列提前大选,使重启的巴以和谈基本陷于停顿,至少要维持到明年2月大选的看守内阁,没有权威就巴以问题作出重大决定。正如美国国务卿赖斯所说,以色列政局现状"限制了政府达成协议的能力"。

巴勒斯坦政坛的现状,也是阻碍巴以和平协议达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去年6月形成的割据局面,使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事实上已经成为半个巴勒斯坦"总统"。最近,巴解组织中央委员会选举阿巴斯为巴国总统,遭到哈马斯等巴激进组织的断然拒绝。哈马斯的掣肘,已经并将继续大大牵制阿巴斯的和谈努力。此外,哈马斯被排除在巴以和平进程之外,又大大削弱了和谈成果的权威性。正如一位阿拉伯国家中东问题专家所说,即使阿巴斯同以色列达成协议,也会因无法执行而失去意义。

三、以色列同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在埃及的斡旋下,以色列同哈马斯等加沙地带巴武装派别于今年6月19日达成了为期半年的停火协议。停火形势虽然脆弱,但前4个月双方基本遵守了各自的承诺,巴武装派别发射火箭弹和以军"定点清除"的次数均明显减少。这对缓解加沙紧张局势起了一定作用。

不过,进入11月以来,停火协议出现岌岌可危的局面。4日至5日,以军对加沙地带发动军事行动,打11名巴武装人员;巴武装人员也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60余枚火箭弹。此后,以色列关闭了加沙的货物运输通道,加沙局势趋紧。11月23日,加沙地带的巴武装派别举行会议,同意继续遵守停火协议,以换取以色列开放加沙地带的货物口岸。然而,就在5天后,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又向以色列南部地区以军基地发射迫击炮弹,造成8名以军士兵受伤。事件发生后,以色列副防长维尔纳伊宣称,以军"接近于"在加沙地带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加沙局势的时紧时松,当在预料之中。

四、伊朗核问题虚惊一场,但未酿成军事冲突。今年5、6月间,在伊朗核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把伊朗核计划视为致命威胁的以色列,坚持要对伊朗核设施实行外科手术式打击,并为此作好了战争准备;布什也一再扬言"一切选择都摆在桌面上"。以色列媒体也不断炒作说,美以对伊朗动武在所难免。然而,布什始终没有首肯以色列的动武要求,致使以色列迟迟未能得手。一度十分紧张的伊核形势让全世界虚惊一场。相反,这一年美伊关系还发生了戏剧性变化:美国助理国务卿伯恩斯同伊朗代表一起出席日内瓦伊核问题伊欧会谈;美国篮球协会邀请伊朗国家篮球队赴美备战北京奥运会;美国政府宣布将在德黑兰设立办事处。

2006年12月以来,安理会先后就伊核问题作出3个决议,不断对伊朗加大施压力度,试图迫其弃核。但是,伊朗始终没有放弃铀浓缩。在美国的推动下,伊核问题6国今年5月又提出一个复谈方案,对伊朗软硬兼施。就在伊朗迟迟未予答复的情况下,美欧峰会6月9日通过对伊朗新的制裁措施。不过,伊朗对这一切并未为之所动。11月13日,伊核问题6国代表再次在巴黎开会,讨论对伊朗实施新的制裁,又是无果而终。西方国家主张加大制裁,中俄则表示反对。

五、叙利亚和以色列在土耳其调解下开始的间接谈判取得一定进展,为未来的直接会谈做好了铺垫。

六、叙利亚和黎巴嫩正式建交。叙黎摈弃60多年的恩怨,今年10月14日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实现双赢选择。

七、土耳其打击库尔德工人党武装,没有引发土耳其和伊拉克的边界冲突,也未酿成库尔德斯坦独立问题灰复燃。

美国权威有所下降

随着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动摇,布什政府在中东地区的权威也有所下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在伊驻军协议难产,二是布什钦定的年内签署巴以和平协议的"时间表"泡汤。

经过8个多月的讨价还价,美伊终于敲定了美在伊驻军协议,并于11月27日勉强获伊国民议会批准,从而使布什免遭联合国授权结束、美军非法驻伊的尴尬局面。2003年10月,在美国的推动下,安理会通过1511号决议,授权组建一支由美国主导的驻伊多国部队。布什政府急于在12月31日联合国授权结束之前,同伊签署一项双边协议,以使美国继续在伊驻军合法化。作为伊拉克的"占领者",美国想在伊继续驻军,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况且,伊安全形势尚未根本好转,暂时还需美军"帮忙"。然而,为了签署这项协议,原计划3月初开始、7月底结束的美伊谈判,一直拖到11月底才勉强达成一致。而且,这项规定美军驻扎3年的协议虽已签署并经伊议会批准,但议会同时决定明年7月对该协议进行全民公决。在美国人看来一个十分简单的双边协议,却如此大费周折,并在撤军"时间表"、美国人治外法权和美军单方面采取军事行动的权限等重大问题上,布什政府还不得不作出一定让步。尤其是就协议进行全民公决,曾经是布什坚决反对的,因为这对勉强达成的美伊协议来说,显然凶多吉少。这一切无疑让过去一呼百应的美国,在全世界面前大丢颜面。

巴以和平协议不能如期签署,则是另一让布什政府脸上无光的事情。2007年11月,由布什亲自主持召开的安纳波利斯中东问题国际会议上,以巴***承诺重启搁置多年的巴以和谈,并力争在2008年底前达成一项内容广泛的和平协议。但是,一年时间即将过去,巴以和谈迄今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赖斯最近在以色列访问时十分不情愿地说,原定今年年底以前达成巴以和平协议的目标,"不大可能"实现。这是一直对重启的巴以和谈踌躇满志的美国***,第一次对和谈前景表示悲观。上月底,布什和奥尔默特在华盛顿进行双方卸任前最后一次正式会晤后发表谈话时,均未再提年内签署巴以和平协议的话题。布什钦定的"时间表",已经无法兑现。

三大热点充满变数

展望2009年,随着美国政府的更迭,中东三大热点的发展趋势充满变数。首先,伊拉克问题将主要围绕美国撤军和安全形势变化而发展。当选总统从布什手中接过伊拉克的烂摊子后,肯定会在撤军问题上有所动作,但16个月完全撤军的承诺不可能完全兑现。美军染指中东,是美国多年的梦想;长期驻军伊拉克,更是美国的既定方针。美国迄今为伊战耗费的4200多条人命和6000多亿美元,不会付诸流水。美在伊驻军协议虽可保证今后3年美国驻军的合法性,但随着美军的继续留驻和部分撤出、伊拉克年初地方选举和就美伊协议全民公决的举行,"基地"组织和武装的活动会有所抬头,争权夺利的民族和教派斗争会进一步加剧,伊总体安全形势短期内可能会出现逆转。全民公决否决美伊协议的可能性很大,美伊关系存在新的变数。

其次,巴以和谈可能继续,但短期内谈不出结果。新一年和谈能否取得进展,取决于以巴政坛的变化。一方面,如果以色列相对温和的前进党或工党在2月的大选中获胜并组阁,则会对和谈有利;但如果内塔尼亚胡卷土重来,巴以和谈可能会遇到新的麻烦,甚至可能被重新搁置。另一方面,如果巴内部阵线在埃及等阿拉伯国家的调解下实现民族和解,则对和谈有利;否则,和谈将很难取得突破。越来越多的分析人士认为,巴以和平进程不能排除哈马斯。在巴以和平进程中,美国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调解人作用。但是,任何都不可能改变偏袒以色列的立场,也不可能作到"一碗水端平"。所以,在解决巴以问题上不能对期望过高。

再次,伊朗核问题将成最头疼的难题之一。主张对伊朗采取"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但也明确表示"伊朗拥核不能接受"。而伊朗也多次声称不会放弃核计划。因此,以美伊为核心的国际博弈会继续下去,伊核问题短期内和平解决和军事解决的可能性都不大。然而,随着总统换届,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可能会有进一步变化。直接接触伊朗***的主张、伊朗改革派哈塔米或者温和派拉夫桑贾尼在明年大选中或重新上台,都是美伊关系令人期待的积极因素。

08年经济形势分析

首先是第一个方面,那么国际经济形势的初步分析,那么基本的概括的观点,受美国次贷危机,美元贬值,国际石油价格和粮食价格不断攀升等主要因素的影响,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明显下降,世界通货膨胀将明显上升,世界贸易率将明显回落。主要反应世界经济的三个主要指标来概括一下2008年世界经济的情况。那么这张图表,我们大家可以看到,有关国家组织和预测机构都曾经对世界经济增长率做出预测,那么最新的预测结果是这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2.6%,比2007年回落1.1个百分点,那么英国经济学家智库也预测世界经济增长率在2.6%,回落1个百分点左右,预测比较低的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2.1的增长,那么英国公司预测得稍微高一点,是2.9的增长,初步判断是回落1个百分点左右。那么我们再看一些大的发达经济体的情况,美国的情况是这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是08年经济增长率是0.5%,将回落1.7个百分点,亚洲开发银行认为回落1.7个百分点,英国经济学家智库认为回落1.4个百分点,总的来看,美国2008年经济增长率将会回落1个多百分点。那么欧元区呢,各家的预测结果是在1.4到1.7之间,回落大概1个百分点左右。日本呢,各家的预测比较接近,1.3到1.5之间。这三个经济体梯次回落,回落最多的是美国,其次是欧元区,再次是日本。

那么08年发展中国家经济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但受发达国家经济减速的影响,增速会减缓,08年发展中国家增长0.7,那么这些新兴的经济大国也都是回落的。亚洲开发银行曾经预测,08年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是0.6,回落1.1个百分点,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大多数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会出现回落,中国进出口增幅会出现回落,继而影响经济增长率,印度经济增长更主要是内需,经济增长率回落幅度较少,中国经济增长10%,印度经济增长8%,分别比07年回落1.9和1个百分点。亚太经社理事会最近公布,亚太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在07年达到近10年以来的最快,08年将会有所回落,07年这个地区的增长是8.8,08年是7.7,但是和世界其他地区相比,表现得仍然是比较突出,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印度这两个国家的快速增长。08年中国经济将增长10.7,印度增长9%,俄罗斯也保持较快的增长,是6.5%。那么这是世界经济增长率,总的来说还是,各大经济体呈现明显回落的趋势。

第二个方面是世界通货膨胀率,将出现明显的上涨趋势,那么受国家石油和食贫价格高涨,一季度全世界的CPI上升,世界银行统计从一月的3.9上升到三月的4.1,美国的在4%以上,欧元区从3.2上升到3.6,英国2.2上升到2.5,发展中国家从7.6上升到8.4,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上涨十分明显,印度、巴西、墨西哥的消费也稳步上升。08年通胀的形势比较严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通胀率均会上升。第三点是世界贸易增长率,将明显地回落。4月17号,世贸组织发表报告指出,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后,美元相对世界主要货币汇率持续走低,国际收入不平衡,不断高涨的国际油价与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短缺,08年世界贸易发展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挑战,世界贸易增长率将出现大幅度回落,今年世界贸易增长率将从去年的5.5%下降到4.5%,下滑已经成为定居。那么4月9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08年世界经济展望春季报告认为,世界贸易环境的恶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大于发达国家,预计发达国家08年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将分别增长3.1和4.5,比上年回落1.1和1.3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将分别增长11.8和7.1,回落1.1和1.8个百分点。第四点是国家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首先是对外需的影响,有关全世界,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回落,将导致影响。对投资的影响,会导致我国出口增速放缓,降低我国出口行业的投资需求,对就业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回落导致我们出口增幅放缓,会影响出口行业的就业。对价格的影响,世界通货膨胀率明显上涨,加大了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提高了进口成本。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产生的间接性影响不可低谷,我们股市因全球金融危机在大幅波动中走低。美国贬值造成国际投机资本大量进入,不仅触及我们金融体系的危险,而且造成外汇储备美元收益的影响。对我国宏观调控的影响,国际诸多复杂因素,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调控中间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

第二个方面是国内经济形势的分析,首先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就是雨雪灾害的影响。

那么我们在对08年国内经济形势做一个总的判断,我们是从需求的角度来判断,首先是从消费需求角度判断,那么一是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比较快,那么07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7.2,比上年加快1.85个百分点,这个超过了GDP的增长,是近些年少有的状态。那么这个农村居民人均的增长,会刺激需求的增长。第二个就是根据党的十七大的部署,从1月1号起,国家提高了城市和农村的低保水平,将拉动消费需求。二是奥运将带动居民的住宿、餐饮等领域的消费。四是灾害增加了政府在救灾方面的支出。现在还有一个新的情况是地震灾害,财政的损失是非常大的,但是流量,对GDP的影响很可能在投资上,会在消费上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那么从投资需求的角度看,既有刺激需求增长的因素,也有抑制需求增长的因素。刺激的因素,比如政府换届,将带动投资的增长。二是新开工项目较多,三是灾后重建,包括电力等基础设施的重建,房屋等基础设施的重建,将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抑制的因素一个是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及相关的土地政策、环保政策将抑制增加,二是世界经济增幅减缓,会降低我国出口行业的投资需求。那么从出口需求角度看,一是全世界,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明显回落,将导致我国出口增速进一步回落,二是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将抑制出口的增长。那么一季度我国出口增长21.4,比去年回落了6.4个百分点,进口提高了10个百分点,顺差同比下降10.6个百分点。那么初步分析,概括起来,08年消费需求增长有可能保持或者略高于07年的水平,投资需求有可能略低于07年的水平,出口需求的增长有可能低于07年的水平,那么整个的经济增长率可以略低于07年的水平。

为什么08苗石油才6块多现在9块

天下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油脂三主力,豆棕菜也一样,十年中,分分合合,涨涨落落,它们的价差因时而变,适时而动,演绎着一曲曲贴水与升水,疯狂与平淡的抑扬顿挫乐章。

故事的开始日是2006年1月9日,千呼万唤中豆油挂牌上市。随后,棕油,菜油相继登台,油脂三大主力由此展开了旷日持久达十年的爱恨情仇。

附图1:豆棕菜三大油脂价格走势图

一、商品期货纳新军,豆油领军先登场

2006年1月9日,大连盘增添新成员,连盘豆油5月合约以开盘5300元/吨的价格正式出道。从1月至3月这段时间里,连豆油以”W“型的震荡走势展开,五月合约曾在四月创造4642低位,这个点位也豆油十年来的最低点。

中国的菜籽产区地源辽阔,北到内蒙古自治区,南到云南,东到长江下游,西到青海省。而产量最大的是湖北省,有这么一说,“中国的菜籽看湖北,湖北的菜籽看荆州。”长江流域中上游一带老百姓习惯食用菜油,六月是这一带菜籽上市的季节,因此,新菜油大量上市给豆油市场带来一些冲击。

计划经济年代,油脂是凭证供应的,菜油是0.66元一斤,豆油是0.61元一斤。也就是说,当时的菜油比豆油多100元/吨。到了市场经济时代,粮油价格放开后,进口豆油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且大豆进口也较多,另外,发出通知,要求保证粮油供应,合理增加粮食品种和成品粮的储备,保证随时能投放市场,要求组织好粮食调运,铁路、交通部门要加强调度,优先保证粮油运输。

中储粮等单位先后6次竞卖国储粮油平抑物价,大量国储毛豆油流入市场,由于豆油价格高企,大豆压榨利润丰厚,开机率也较高,国内豆油供应量进一步增长。豆油利空形成,使得连豆油在上市之后展开了长达6个多月的低位调整,2006年下半年,豆油现货,期货开始走强,特别是9到12月,月线连续收阳,主力合约0605终以6812高位收盘,这一年,豆油可谓旗开得胜,马到成功。而那时菜油还没有进口,国内货源稀少,价格较高,菜油比豆油高300-600元/吨。

二、生物柴油说故事,豆油狂奔一万五

油脂十年期市,这个阶段可圈可点,回味无穷,具有教课书的意义。2007年国内豆油市场演绎了前所未有的“大牛市”行情!自4月份起,豆油就拉起升势,价格上涨稳健,呈阶梯型攀升,持续时间之长实属罕见。每一次行情的调整都在为下一波上涨积聚能量,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冲破2004年历史高位,并且以此为支撑,继续飞跃。到年末国内一级豆油现货价格已经达到12000元/吨以上,跨越幅度达到5300元/吨,比历史次高位差价拉大到4100元/吨左右。

尽管国家数度调控,豆油与棕榈油、棉油等其它食用油已经高出1000元/吨以上。但是,豆油价格上涨仍势不可挡,临近年末,豆油价格仍保持继续创新高的态势。可见,2007年豆油“牛市”的形成非一日之寒,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作为相关联的品种,菜油也随之水涨船高,豆菜价差进一步拉大。

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一波大牛市行情呢?故事的由来,至今还为人津津乐道。2006年,国际局势动荡,人们能源危机意识加剧,引发生物燃油最大规模的炒作。中东地区爆发英国士兵事件,美伊、英伊再次剑拔弩张,威胁到国际石油供应和生产秩序,将国际原油价格推上新高,国际生物燃油炒作骤起,之后,国际数家机构又将能源供不足需分析上升到新的层面。

10月间,土伊冲突也一触即发,引起市场人士对于石油供应和生产的极大担忧,如此一来,生物柴油概念开始成为油脂上涨的理由,并且,一发不而收拾。国内外油脂期货连创历史新高,并把暴涨之势延续到了2008年年初,2008年3月4日,原油涨至102.75美元,CBOT豆油走势也十分强劲,创下了33年来的最高水平至72.69美分。2008年3月4日连豆油5月合约触及14896元/吨的历史性高位,郑菜油主力合约5月最高到达15812元/吨,连棕榈油主力合约5月最高12992元/吨。此时,菜油高于豆油1368元/吨,豆油高于棕榈油1660元/吨,豆棕价差拉大。这一阶段豆油惊艳的涨幅,成为十年中油脂最优美的神话!

三、次贷危机市场乱,三军暴跌油市惨

进入2008年之后,国内油脂行情继续上窜,春节期间,南方的暴雪,又引发一轮狂炒,国内豆油行情一路飚升,连续创出历史新高,一度书写“牛市神话”,疯狂中,有评论家已经呐喊出豆油上18000元/吨的口号。当时在全国有一个很为盛行的传说,2007年初,湖北一个万姓女子以5万元进入豆油期货,转眼到了2008年初,此万姓女子已赢利1000万!然而乐极生悲,好景不长,暴涨之后即有暴跌,自3月4日之后,国内豆油价格一路下滑。

3月份,随着“两会”的召开,政府报告中将“防治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今年的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CPI涨幅将控制在4.8%左右,瞬时引起国内外油脂油料敏感反应,成为打压国内外油脂市场的“震撼弹”。外盘也遭遇南美大豆集中上市,飚升的国内豆油价格受到沉重打击,市场价格直线下跌,在短短两周时间内豆油平均价格下跌了4000-4500元/吨,豆油俨然成为了扶不起的“阿斗”。

那位万姓女子的结局可想而知,被交易所强行平仓,前期收益化为乌有。随后,当年10月,随着金融危机大爆发,所有的油脂再次惨遭暴跌,豆油0905主力合约一度跌至5560元/吨,棕榈油0905主力合约跌至4344元/吨,此时的豆棕价差为1216元/吨,菜油5月主力合约跌至5548元/吨,菜油仅低于豆油12元/吨。

2008年,国内豆油市场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行情,其行情走势涨与跌,都与生物燃油炒作题材息息相关。2008年初,国际原油价格一路攀升,有效突破100美元/桶大关之后,给予生物燃油行业带来较为可观的利润空间,各国生物燃油生产发展如火如荼。

其中,美国以豆油为主要原料发展生物燃油产业,阿根廷是世界最大的利用豆油生产燃油的国家,2007年共出口319,093吨生物柴油,2008年产量接近150万吨。正是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给予国内外生物燃油发展提供了良机,豆油需求放量增长,将其行情推至历史新高。而后来国际原油价格下跌不止,依靠高油价维持的生物燃油产业受挫,国内外豆油供需关系缓和,行情出现长期的理性回落。

四、各国政府齐救市,三大油脂强反弹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家通过大规模的托市、收储、调运等调控手段,使中国粮油市场保持了基本稳定,农民的种粮收益得到了基本保障。据悉,2008年中储粮系统向市场销售粮油6880万吨,保证了市场粮食充足供应。此外,针对区域性的供需紧张局面组织了7批、713万吨跨省移库计划,涉及除西藏、新疆外的所有省区市。销售量和调运量,均创下了新的纪录。

在全球多达40多个国家发生粮食危机,一些国家甚至引发社会动荡的情况下,中国通过有效地调控,使08年上半年国内豆油价格与外盘实现了脱节,市场行情提前降温,平稳着陆。在下半年中,中国一连贯的收储动作,起到了有效的托市作用,使连豆油0905合约跌至5560元/吨的低点后开始震荡温和回升。国家调控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国内豆油供给不脱销、不断档,使过激的涨跌行情得到缓冲。

世界各国都在全力救市,继美国通过7000亿救市计划之后,中国推出4万亿经济投资计划,欧盟批准2万亿刺激经济新计划,而且,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各国央行纷纷下调存贷款利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人们积极消费,重树信心,振兴经济。各国积极的救市行动,收效明显,世界经济探底回升。油脂市场逐渐缓解压力。油脂行情暴跌之后也开始慢慢恢复元气,震荡回升,2011年2月,连豆油1105合约涨至10776元/吨高位,连棕榈油1105合约涨至10410元/吨的高位,此时郑菜油1105合约涨至10678元/吨。

五、菜油都在国储处,市场寻他有点难

菜油是南方的重要油料,2007年6月菜油合约在郑州交易所上市。中国政府从2008年起,连续五年实施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回顾历史,从2008年开始,油菜籽的临储价格分别为每斤2.2元、1.85元、1.95元、2.3元、2.5元,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延缓了油菜种植面积连年下滑的趋势。随着近几年政府托市收购菜籽油并扶持补贴农业,大型油脂企业的业务模式发生了变化。

油脂厂商在收获季节代中储粮收购菜籽,并将压榨出的菜籽油归入国家储备,代中储粮储备。政府执行补贴企业或者托市收购菜油政策,导致菜籽油收购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因此油脂企业主要将油卖给国家而不是在市场中出售。托市政策增加了菜籽油代储成本。大量的菜油集中在国储中,市场上突然难见菜油菜的踪影。

如此一来,市场出现了两种现象,一,菜油与豆油价差迅速拉大。二,进口菜油开始大量涌入。结果是拉大了菜籽油与豆油及棕榈油的价差。2012年,期货盘九月合约上菜油与豆油差价曾经扩大至1200元/吨,达到了历史高位。这一年的上半年,菜油风光了一把。而后面接踵而至的进口菜油及原料,也为后面差价的再度缩小埋下伏笔。

六、全国声讨地沟油,棕油无端受连累

之前,我们说到2012年上半年菜油风光了一把,而这一年的下半年,棕榈油却暗然失色,痛苦不堪!与菜油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2012年美豆因天气异常,炒作如火如荼,美国中西部地区遭遇50年一遇的干旱,在这期间,美国农业部(USDA)将美豆生长优良率从65%下调到了31%,期间最低达到29%,美豆暴涨到1738.7美分。作为与豆油密不可分的油品,豆棕两者趋势步伐向来比较一致。而在这一年,棕榈油不但没跟美盘,反而让豆油领先2200元/吨。

究竟何原因,让棕榈油如此冷落?二个因素,一是进入2012年下半年后,马来西亚棕榈油增产迅速,库存放大。二是国内打击地沟油呼声高涨。棕榈因酸价不能达标,并在夏天掺杂在豆油之中,一度成为打假对象。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6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进口食用油检验监管的通知》,并从2013年1月1日起实行。针对性地对中国棕榈油市场进行了调整,通知规定,对不达标的棕榈油一律不允许进口。而当时国内进口的大部分食用棕榈油酸价都不达标,已经进口的不达标的棕榈油则需要二次精练,增加了出货的难度和成本!

如此这样还没完,2012年国内打击地沟油的态度非常坚决,夏季,南方一些商贩将棕榈油掺入其它油脂中,以降低成本。加上棕榈油的酸价又不达标,于是乎,棕榈油被过度打击,一些小商贩因此被刑事处理。市场人心惶惶,避棕榈油而远之,棕榈油的销售更是雪上加霜。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棕榈在2012的夏季旺季不盛,很快与豆油撕开距离,现货与盘面,豆棕差达2200元/吨之多,历史上都极为罕见。2012年年底,连豆油5月主力合约收于8612元/吨,连棕榈油5月主力合约收于6922元/吨,郑菜油5月主力合约收于9754元/吨,这一年豆棕差价扩大至历史最大。豆油完胜,而棕榈油门前冷落销售稀。

七、市场无力往上行,三大油脂忙找底

2014年的油脂行情,整体走势更加沉重。从大背景看,2014年原油期货下跌了46%。2013/14年度阿根廷大豆播种面积2035万公顷,较2012/13年的1,970万公顷,增长3.29%,巴西大豆播种面积2920万公顷,较2012/13年的2750万公顷,增长6.18%,南美丰产,以及美豆种植面积创纪录,美豆一度展开了长达4个月的凌厉跌势,全年下跌了22%,美豆油下跌了17%,大连盘豆油期货下跌16.34%。受外围及基本面严重利空的形势下,国内豆油现货价格遭遇重挫,价格不断创新低,截止12月31日,沿海地区一级豆油主流现货价格降至5630-5820元/吨一线,同比暴跌1310-1370元/吨不等。

2014年油脂暴跌并没有结束,到了2015年油脂继续下行寻底,6月中旬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部委共同发布《关于做好2015年油菜籽收购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2015年起由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各类企业进行油菜籽收购,中储粮不再主导收购,进行了7年的油菜籽托市收储政策就此终结。

因此尽管本年度国内油菜籽再度减产(播种面积继续缩减,单产不佳),但是没有了临储收购托底,国产菜籽直接面对进口菜籽、菜油竞争毫无优势(当时按照进口菜籽压榨菜油及菜油反推国产菜籽价格在1.65-1.75元/斤),商业需求量锐减(企业资金紧张,风险难以管控),尤其是200型菜籽加工企业收购量大幅下降,多数企业均未正常生产,虽然95型浓香型企业全年消化了大部分菜籽,但在集中供应时期,菜籽市场依然供求失衡,各产区价格大幅走低,在传统收购高峰期,种植户出手价格最低跌至3400元/吨,较上一年度跌幅为31%。

国内菜籽油市场受累于植物油市场整体弱势、原油价格大幅下跌、收储停止、菜油抛储等影响,价格表现弱势,全年呈现底部震荡行情。2015年三大油脂在下行中,找寻各自的底,且三大油脂的底均在2015年下半年的不同时间找到。豆油,棕油,菜油三大油脂主连的低点分别是5158元/吨,3984元/吨,5480元/吨。经过几年的风风雨雨,油脂三兄弟的差价终于回归正常,可谓: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竟在最低时。

八、马来减产棕油紧,三军领头涨式飙

进入2016年,国内宏观环境改善主导下的商品市场热钱涌入,商品市场板块轮动交易明显,黑色系商品全程引领商品价格上涨走势,工业品去产能,减库存收效明显,农产品板块从中获益颇丰。马来西亚棕榈油减产及进口入境检验要求严格使商检时间由原本4-5天延长至半个月以上,导致棕榈油供应极度紧张,库存一度降至历史低位至30万吨左右,远低于往年同期的75万吨左右的水平,南方棕榈油供应接近断档,从而推动棕榈油疯狂大涨,成为油脂界的“领头羊”,棕榈油与豆油价差不断收窄至历史低位,两者的现货价格甚至一度倒挂72元/吨。

而在盘面上,豆棕的9月合约竟然一度只有200元/吨的价差。风水轮流转,这一年棕油做了一次老大。2016年底,豆油,棕榈油,菜油三大油脂的5月主力合约收盘价分别是6980元/吨,6202元/吨,7230元/吨,差价在正常范围内。

附图2:豆棕价差变化趋势图

九、国储抛油压市场,菜油风头不再靓

我国的油菜籽临时收储制度于2008年颁布并于次年开始执行,于2015年取消,在2009-2015年期间,国储菜油的轮换也曾进行了三次,但成交效果不尽人意,导致菜油库存大量积压。随着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去库存化”的指示,国储菜油开始了大力度抛储,起拍价降至5300元/吨。

2015-2016年,国家开始抛储菜油,随着国家的再度抛储,菜油价格瞬间被打回原形,使其为沦为阶下囚。豆菜油价差也随即崩溃,从曾经无限风光的1200元/吨的高价差不断回落,直至菜油贴水豆油最高时200元/吨。之后随着国储抛售减少,豆菜价差重新拉大,截止年底,郑菜油主力合约高于连豆油主力合约240元/吨左右。

十、油脂十年强弱转换,起伏跌宕豆棕菜

豆油,菜油,棕榈油先后于2006,2007年上市,三大油脂十年期货的历史,也是我国油脂市场有史以来最关键,最精彩的阶段。国际势的震荡,相关商品的风吹草动,国家政策的制定,以及变幻莫测的天气,都在影响着三类油脂价格的走向。这十年,三兄弟或心心相印,或剑拔弩张,或风平浪静,或抱团取暖,虽曾分道扬镳,但到后来还是不离不弃,始终站在油脂市场的前沿。

通过对十年里三类油脂的分析,我们看到了三油脂差价的内在规律,即,豆油与棕榈油在夏天正常的价差在600元/吨左右,而在冬天价差在1000元/吨附近。菜油与豆油的价差正常在300-600元/吨之间。这只是正常情况的价差,如遇到极端的情况,正常的关系很快就会被打破,并且放大。2012年豆油高过棕榈油2200元/吨,到2016年9月豆棕盘面价差200元/吨,现货一度倒挂72元/吨,四年间,盘面上振幅达2000元/吨,就是经典的例子。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任何脱离现实与有违常态的走势,最后都会回归其正常的运行轨道。经过十年的搏杀,今天油脂三主力的差价已经形成一定波动规律。那么,下一场,再次成为导航者的又将是谁呢?

风险提示:本文为老文干货分享,跟当下行情无关,请择要阅读。

国际油价下降国内为什么一直涨

受到其他众多因素的影响。

1.疫情导致汽油需求激增前年疫情伊始,中国实施了控制措施,减少了对石油的需求,导致石油价格在一段时间内下跌。然而,目前该国只有零星疫情,人们外出的次数更多。因此,油价很快就反弹到了谷底,油价的上涨是不可避免的。2.产油国供应不足,供应不足,疫情导致的油价下跌是产油国不愿看到的情况。为了保持油价的相对稳定,防止油价过度下跌,沙特阿拉伯等产油国开始减少汽油产量。3.战争影响,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气候变暖促使石油价格持续大幅上涨。随后,欧洲和美国宣布了制裁,增加了市场对原油供应下降的担忧。欧佩克坚持“有限”扩大产量,美国原油库存下降,国际能源机构计划释放的6000万桶原油储备规模小于一天内全球消费的增长。随后,欧洲和美国宣布了制裁,增加了市场对原油供应下降的担忧。欧佩克坚持“有限”扩大产量,美国原油库存下降,国际能源机构计划释放的6000万桶原油储备低于全球日消耗量,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供应短缺的紧张,因此油价继续上涨。4.汽车越来越受欢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买得起汽车。因此,一些地区的地下停车场无法容纳如此大量的车辆。此外,近年来,国家在绿色出行和环保方面做出了相应调整,汽车方面出现了新的转型。因此,转向购买绿色能源汽车的人数也在与日俱增。然而,绿色汽车并不是很受欢迎。现在,许多车主仍然使用石油和汽油。石油和汽油仍然是许多车主不可或缺的汽车能源,这也是油价上涨的原因之一。

新一轮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窗口将于2022年3月17日24:00开启。据国家发改委统计,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涨750元和720元。根据这一计算,92号汽油、95号汽油和0号柴油的价格分别上涨了0.59元、0.62元和0.61元,这意味着中国大部分地区的95号汽油价格已进入“9元时代”。

历史原油最高价147.91的背景?

1、其实我们国家的油都是俄罗斯的高价油,所以国际油价的波动对我们来说其实是没有多大影响。

2、人民币对外在持续增值。

3、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油的品质变好了,从以前的国5到国3,都是国内油价上涨的原因,但是对于车主们来说,油的质量是不是真有所提升,还是根据他们来判断的。

4、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汽油税涨价了,从08年开始税价从0.2元每升涨了7倍之多,才变成了现在的1.52元每升,这其中就占了油价的48%,这也就是为什么国际油价下跌,而国内油价上涨的原因了。

5、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国家对石油价格的调控能力差,因为国内的油都是成品油,是需要加工的,而国家也是为了秉承让炼油厂不亏本,加油站有盈利的机制,于是其中的加工费,成本以及税费和一些差价等都是由车主自己买单的,所以对于加油站和炼油厂来说是赚钱的,加上石油企业的垄断和中间商赚的钱,基本都是靠油价上涨来的,所以我国的油价才会一直上涨。

黄金和石油?

我给你一篇2007-08原油最疯狂时候的一篇分析报道,里面详细的写出了原油疯狂的背后原因,仅供参考。

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创下历史最高价的背后

国际原油期货收盘价创下历史新高,与前两次有很大不同。2005年的主要因素是飓风给墨西哥湾沿岸美国石油开采和炼油业带来的巨大损失。2006年的主要推动因素是中东政局恶化引发的“政治溢价”。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今年油价上涨,主要动力则是基本面的支持——市场供需不平衡。

2003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率已连续四年超过4%,是二战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尽管油价持续走高,但在经济强劲增长的基础上,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不断上升。

国际能源机构最新发表的报告预测,今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量将达到8600万桶,比去年增加2%,而2006年较2005年的增速仅为0.9%。

国际能源机构还预计,未来几年,受世界经济增长强劲的推动,世界能源需求将继续走高。到2011年,全球每天所需原油为9580万桶。

与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石油供给能否及时跟上?国际能源机构的报告认为,非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欧佩克)产油国的产油能力已接近峰值,未来增产空间不大。报告预计,今后5年内,非欧佩克产油国年均增产速度不会超 过1%。为此,国际能源机构呼吁欧佩克将日产量增加100万桶,以实现全球 原油市场的供需平衡。

欧佩克目前的日产量比去年同期少170万桶。由于2006年第四季度国际油价大幅回落,欧佩克在2006年11月初将原油日产量削减了120万桶,2007年2月再次削减50万桶。在欧佩克实行限产保价措施之后,目前的油价已经较欧佩克第二次减产时上升了将近五成。

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负责人盖伊·卡鲁索近日呼吁,欧佩克今年下半年应提高原油产量,以避免油价过高。如果欧佩克无所作为,美国和全球的石油库存就会太少,这将导致油价继续上涨。

面对各方的增产建议,欧佩克却拒绝增产限价。欧佩克第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和矿产资源大臣纳伊米近日表示,目前油价持续走高并非由于供应短缺,而是全球性炼油能力不足以及地缘政治紧张等因素造成的。欧佩克轮值主席、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能源部长哈米利也表示,油价走高与欧佩克无关,到目前为止欧佩克还没有理由增加产量。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原油供给增长放缓是本轮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但炼油能力不足也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03年和2004年,在全球石油需求分别增长2.4%和3.2%的情况下,炼油能力仅分别增长0.4%和0.3%。

市场分析人士还指出,尼日利亚局势不稳、伊朗核问题、伊拉克局势动荡、北大西洋飓风季节的风险、资金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对冲基金进行投机交易活动等因素,也是油价上涨的动力。

综合上述因素,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国际油价将在高位运行,一些机构也纷纷调高对油价的预测。

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是9月11日将在维也纳举行的欧佩克部长会议。虽然一些欧佩克成员国拒绝增产限价,但欧佩克秘书长巴德里近日接受澳大利亚媒体采访时暗示,欧佩克并不希望油价上涨失控,如果油价涨至每桶80美元,欧佩克可能做出增产限价决定。

我建议,炒黄金..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说黄金吧,06年到现在黄金上涨2.5倍,意味着什么呢,原因是什么呢

意味,有大量人在购买黄金,导致黄金价格上涨,(国际炒家的炒作)

原因,美国次贷危机,准确的讲美国06年以前就开始了,06年次级债有了新的发展,很多有钱人知道,马上就要面临一场前所未的美元贬值时代,为了使自己的资产不会被这场危机所吞噬,他们便开始囤积不被贬值的黄金,导致价格上涨

从现在的态势来看,黄金的价格仍呈上升趋势,从而也就说明,次贷危机再进一步蔓延,黄金它不可能无限制的增长,那么什么时候掉呢?

应该是经济复苏以后,那么黄金价格会大幅度下降,如果明天就掉价,那你今天还会买吗?从现在的态势来看。经济复苏还需要一段时间,那么黄金的升值空间就会很大,

再说一下石油,07,08年石油价格飞涨。国际原油价格涨到历史最高水平148美元一桶,他们为什么会涨价呢,有人会说是供不应求,我告诉你这是错的

据0708年数据统计,石油的供给量是大于需求量的,那么价格为什么还会上涨,是国际炒家在作怪,

因此石油的定价权,在国际炒家手中,因此价格的变化,对于他们来说易如反掌,

因此抄石油的风险相对较大,黄金相对来说,风险相对较小,

但是随着经济的复苏,全球对石油的需求量会有所增加,因此石油的升值空间也很大, 两个升值都很有潜力,但我建议你还是炒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