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价格疯涨-柴油价格爆涨
又是一年春播季节,目前的粮价直接关系到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可是现在的粮食市场,水稻价稳中趋弱,横在那就是个不涨,大豆主产区价格停留在3元附近,也是上涨乏力。
虽然说小麦、玉米价格前期涨势不错,可是随着欧洲冲突两国谈判形势的好转,也出现了集体下跌的局面。
除了粮价不好,更让人闹心的就是3月份的化肥价格出现大涨,种地的成本又得增加。
到底啥情况?下面了解一下:
一、玉米价格连续回落
最近几天,各地玉米价格出现持续下调,市场氛围相对沉重。
4月3日市场又有多家企业下调收购价格,山东邹城熙来每斤玉米下跌0.5分,1.445元/斤;寿光金玉米跌0.5分,1.440元/斤;东平祥瑞跌1.0分,1.445元/斤;内蒙通辽梅花跌0.5分,1.380元/斤。
不过今天柠檬生化还不错,每斤涨1.0分,1.51元/斤。
整体来看,玉米市场除了前文提到的国际因素之外,近期天气转暖,基层剩余粮源出手的较多,也带来一定的卖压。
虽然短期内玉米市场震荡偏弱的走势仍会持续,但是中长期来看,玉米价格仍有上行的动能,全国均价整体进入1.50元时代应该是迟早的事情。
二、小麦市场越跌越猛,大面积降价
今年小麦行情成了粮食市场的“领头羊”,曾经在3月份一度辉煌地踏上1.70元的高位,然而最近几天,小麦价格却盛极而衰,越跌越猛,目前看1.60元的价格也很难守住。
4月3日,小麦市场仍以下跌为主,其中:山东发达集团平源,普麦跌5厘,1.60元/斤;河南思丰面粉普麦跌1.5分,1.60元/斤;延津克明普麦跌1.0分,1.58元/斤;安徽金沙河普麦跌1.0分,1.60元/斤;河北金沙河跌1.0分,1.60元/斤;大名五得利普麦跌1分,1.57元/斤;东明五得利跌1.5分,1.585元/斤。
目前看,小麦加工企业中,已有相当一部分跌破1.60元大关,仍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整体重新回到1.5元时代似乎没有悬念。
为什么这么说?下面阐述一下两个观点:
一是3月份小麦价格大涨,主要受国际粮价、以及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涨速过快,与玉米、水稻等价格差异拉得过大,有回落的动能。
二是目前是基层小麦供给“青黄不接”的时期,5、6月份之后,冬小麦陆续收获后,价格回落应是很难避免的。
三是由于目前小麦价格与水稻、玉米价格出现倒挂,在饲料这一块消费中,玉米和水稻将成为性价比较高的原料品种,小麦将淡出市场,对未来的小麦价格也构成一定的利空。
三、水稻价格稳中趋弱,就是涨不起来
今年的水稻市场确实让人爱恨交加,爱的是今年的水稻产量还不错,本以为能增加一些收入,恨的是价格上有些差强人意。
目前看,黑龙江地区的普通圆粒粳稻价格还是很低,在1.26-1.32元区间,超过1.30元很难。
而南方地区的早稻价也不理想,主流价在1.25-1.30元之间,中晚籼稻价格也多在1.35-1.42元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都要有至少3-5分钱的价差。
水稻价格涨不起来,原因很多:
一是多年来的水田比较效益略高的历史,导致“水田改旱田”较多,导致水稻总产增加。
二是水稻的库存数量比较庞大,主要是经过多年的托市收购,积累了大量的库存粮,市场供给相对充足,通俗地说就是不缺水稻。
三是在用途上,由于居民饮食结构的日趋多样化,大米的消费有所下降;再加上在饲料领域、工业加工领域中性价比不高。
主要是这几种原因,导致水稻市场行情没有起色,不过据了解,2022年水稻市场可能会迎来变局,在播种面积预减、去库存力度加大、突出的低价优势等多个利好共振之下,下半年水稻价格很可能会成为继大豆、玉米、小麦三大作物接力上涨之后的上涨品种,让我们试目以待吧。
四、化肥价格疯涨不止,还要涨?
说完粮价,最后来说说化肥市场,在过去的3月份里,尿素、磷肥、钾肥、复合肥均出现大幅上涨。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4月初,尿素主流价格2850-3120元之间,比2月份平均上涨100-200元左右;复合肥与2月份相比平均涨幅250-350元/吨,45%硫基复合肥主流价格2450-3750元/吨;45%氯基复合肥主流价3200-3500元/吨。
磷酸二铵平均涨幅与2月份相比,上涨200元/吨左右,主流价4050-4100元/吨左右。
钾肥中的氯化钾涨幅较大,比2月平均上涨400-600元,目前主流价4600-4900元/吨。
据内人士分析,化肥价格仍有上涨的趋势,主要是因为:一是化肥原材料涨价,并且涨幅较大。
二是目前正是春耕季节,正是化肥需求旺季。
三是物流费用上升,主要源于汽油、柴油等成品油价格上涨,化肥的运输费用上涨,也会增加一部分化肥价格。
各位朋友,最近一段时间,玉米、稻麦等粮价“加速回落”,化肥却疯涨600元,你怎么看?今年种地的收入会不会下降?欢迎发表看法,供广大农民参考。
豆粕行情“疯涨”,大豆成“烫手山芋”,发生了啥?10月豆价预警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已暴跌40%,但国内油价下跌幅度却只有百分之十几。为何国内油价跟不上国际节奏,谁延缓了国内油价下跌?
油价暴跌招来通缩魅影
毫无疑问,作为石油消费需求大国,油价下跌可以降低经济运行成本,刺激中国经济消费增长。例如,低油价降低普通消费者出行成本,间接刺激消费。然而,与国际油价断崖式暴跌所不同的是,国内油价下跌速度像是赶着毛驴上集市。年初以来,国内油价虽经历过16次上下调整,但国内油价下跌幅度却只有百分之十几。
导致国内油价下跌迟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油价暴跌将招来通缩魅影。油价大幅下跌将重挫物价指数。构成CPI权重因素中,除了大众比较熟悉的猪肉价格,交通、通讯类消费价格位居第4位,并占据10%的权重。显然,油价的下跌拉低了交通价格,进而致使CPI指数下降。
同时,原油不仅是重要的能源品种,而且还是工农业、交通运输业的重要原材料以及中下游较多能源化工品种的主要母产品。油价下跌使得原材料成本下降,进而传导产成品的下跌,对企业库存造成压力。因此原油暴跌将会导致通货形势由膨胀向紧缩转换。
其实,通缩魅影已现。正是油价下跌的输入性压力,11月CPI创出5年新低、PPI继续下降,且跌幅扩大。理论上,干掉通缩魅影就是央行放水。然而,近期的降息的目的和效果却被股市所转移和吸收。货币政策陷入尴尬。因此,延缓油价过度暴跌,可以避免在货币政策失灵下,通缩不会陷入恶性循环,致使需求脱轨。
油价暴跌迎来价格调整窗口
抛开通缩魅影因素,油价的暴跌给价格改革带来有利调整窗口。特别是提高油价税率可以对冲油价下跌。上次成品油市场“九连跌”正是恰逢国家提高成品油消费税,一跌一涨互相折抵,最终导致“九连跌”搁浅。
目前绝大多数国家都对成品油征收消费课税,其理由:既可以为国家财政创造稳定收入,也可以利用税收调节收入再分配、缩小国际价格和国内生产成本之间的差距等。不过,经济学中并未就该税率征收多少形成标准。
普遍的共识是,成品油税既不能太高,也不宜过低。因为高税率会造成生产结构的扭曲,而且还因增加重要的中间投入物成本而损害竞争。而税率过低则不利于社会公平、行业公平,消弱其他行业的吸引力。
数据显示,欧盟汽柴油流转税税率分别为56%和50%;日本的汽柴油流转税税负分别为42%和30%,韩国的汽柴油流转税税负分别为52%和43%。目前我国成品油中税率则为34%。对比之下,我国成品油的税率还有很大的上调空间。
此外,纵观1998年以来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5次重大改革,油价调整由过去的“大步慢走”逐步转变为“小步快跑”。特别是国内成品油调价周期已缩短至10个工作日。但这种周期性滞后于市场的变化,未来仍然有缩短价格周期的空间。
保护产业延缓下跌速度
原油暴跌,莫过于对炼油产业产生较大冲击。原油、用于生产汽油和柴油的原材料价格下跌,本应该降低炼油厂的成本,并增加利润。但低迷的需求反而让燃料价格下跌并缩小了利润空间。与此同时,低油价正在使这些炼油厂早先购买的高价库存原油价值下跌。
尤为一提的是,企业或者政府在采购原油存在协议性价格。这种协议性价格在原油供应短缺或者上涨的时候,优势凸显。但遇到供应充足和价格下跌,却将遭受高成本压顶。特别是我国石油产业具备较强垄断属性。鉴于成本因素,一方面,垄断企业主动上存在下调价格的动力;另一方面,原油暴跌拖垮炼油行业于政府也是个包袱。
另外,从国家能源战略层面而言,石油价格是种有效的调节机制。目前国家能源政策是“两条腿走路”,一是节约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一是积极开发新型替代资源,如核电、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如果石油价格过度暴跌,显然打击了企业积极开发新型替代资源动力。美国页岩气受石油价格冲击,导致跌破成本线价格就是本轮石油暴跌牺牲品。从这个角度而言,延缓石油价格暴跌势存在战略层面考量。
导读三秋时节,玉米、大豆进入丰收的节日,今年,新粮玉米、大豆呈现高开的表现,而在国内豆粕市场,9月份豆粕行情“疯涨”,月初豆粕行情维持在4487元/吨,而进入9月底,豆粕行情达到了近5300元/吨,涨幅达到了近18%,而相比去年同期3680元/吨,豆粕行情“疯涨”,同比涨幅高达42.7%!虽然,进入9月底,随着国庆假期,市场集中备货告一段落,豆粕行情有震荡偏弱的走势,目前,国内主流油厂报价回落至5100~5200元/吨,但是,价格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此轮豆粕行情大涨,一方面,由于三季度前期,市场需求降温,国际大豆价格上涨,8月大豆进口锐减,同比减少24.5%!国内主流油厂维持较低开工率,豆粕库存相对偏少;另一方面,进入9月份,天气明显转凉,饲料企业开工率大幅提升,下游养殖主体集中备货,豆粕供给偏少,油厂报价不断冲高,价格也达到了阶段性的高点!
不过,随着国庆假期到来,市场集中备货需求也告一段落,豆粕刚需下滑,贸易商谨慎情绪转浓,近期,豆粕呈现震荡偏弱的走势!而在新粮大豆市场,目前,部分地区零散上量,大豆呈现高开的态势!
据业内人士分析,大豆价格高开,一方面,国内大豆种植成本攀升,化肥农资价格大幅上涨,人工成本支出增加,叠加,国内汽柴油价格上涨,物流运费大幅提升,这也加剧了大豆价格上涨的表现。
另一方面,国际通胀压力,物价水平偏高,8月份,国内进口达到717万吨,同比减少24.5%,但是,在支出成本方面,同比减少仅有2.4%,可见,国际大豆价格大涨,这也支撑国内现货行情的走高!
而在今年新豆方面,由于大豆质量参差,低蛋白大豆行情偏弱,而高蛋白大豆较为紧俏,由于今年种植户大豆替代玉米种植面积增多,大豆有丰产的预期,因此,贸易商表现谨慎,大豆成了“烫手山芋”,贸易商不敢冒进建库!
据数据了解,目前,国内大豆拍卖持续,10月8日双向大豆竞拍2.6万余吨,底价在5850~5900元/吨!
据基层反馈了解,目前,在黑龙江哈尔滨,新豆毛粮价格在2.9~2.95元/斤,塔粮价格在2.97~2.98元/斤。
在黑龙江绥化海伦,40蛋白大豆毛粮挂牌价2.9~2.95元,塔粮3.05~3.07元/斤!黑河北安,37~38蛋白塔粮价格3.02~3.03元/斤。
内蒙呼伦贝尔毛粮价格2.9~3元,低蛋白毛粮2.85元/斤。
在山东济宁,新豆毛粮价格2.9~3元,42蛋白3.2~3.23元/斤!
大豆价格横盘高位,今年高开的表现也让贸易商建库风险陡增,对于10月份,豆价市场来说,个人认为,受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大豆供给或将较为宽松,但是,市场对于大豆质量的要求较高,大豆价格也将较为分化,高蛋白大豆优势明显,而对于低蛋白大豆表现或将欠佳!
另外,由于国内豆粕行情居高不下,10月份,市场供给偏紧的压力依然存在,豆粕行情仍将横盘5000元/吨左右,这也将对新粮大豆有较强的支撑,叠加,美豆逐步收割,而美元价格强势,这也将加剧国际大豆价格水平维持高位!
因此,个人认为,受10月份,国内养殖主体集中备货告一段落,豆粕行情有震荡偏弱的走势,新粮大豆有丰收的预期,短期内,大豆价格或有震荡偏弱的走势,但是,受国际通胀压力以及国内豆粕行情横盘高位,预计,大豆回落空间有限,价格仍将维持高位!
豆粕行情“疯涨”,大豆成“烫手山芋”,发生了啥?10月豆价预警!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上为笔者个人观点,来自网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