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油价和北方的油价对比图-南方的油价和北方的油价对比

南方人在选择品牌方面更偏向日系,主要原因就是日系车辆更省油。因为南方油价更高,而且车辆密度更大,加油便利性就远远不及北方城市来的方便。而北方因为地理环境比较复杂,他们更加喜欢一些偏德系的车型,因为德系车可靠性以及车身强度会更好一些。

南方城市生活比较拥挤并且节奏快,他们更加注重舒适性以及科技配置,即使在路上也要追求更高的行车品质。而北方人更加注重行车操控性以及品牌影响力,所以他们会选择可靠性更高的桑塔纳、朗逸、英朗这类车型。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祝愿你行车安全,诸事顺利!

南方选择中石化,北方选择中石油?!

眼下油价是跌的令人感到精神振奋!油价别说是跌价了,只要不涨价就谢天谢地了!所以我只能继续希望油价越走越低!于是乎原先加92的也都纷纷开始尝试着加原先舍不得的95号了。可是且慢!老话题又来了:中石油,中石化,去加谁家的?

网上有个非常流行的说法是,南方石化北方石油。意思大致是南方是中石化垄断的,南方地区油品是中石化更好;而北方反之。那么这个说法究竟是对是错?为何会有这样的说法?这似乎让人想起?南电信北联通?来。

中石油的来历和背景:

根红苗正!石油老大!

首先请出?大哥?中石油!为啥说它是大哥呢?这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它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企业,没有之一!它的前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成员也大多是来自于解放后的第一批退伍军人和军官。中石油是真正的?根红苗正?。

具有浓重军队色彩的共和国的石油部曾经被无数次写入小学课本,比如我们熟知的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铁人?王进喜等等,因此改制成为企业之后,中石油依然是我国最大的石油企业,没有之一!目前全年燃油提炼总量大约是中石油的2倍不到一点。

中石化的来历和背景:

平衡南北方石油供应

而反观中石化,它又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呢?1983年那会儿,国家石油部还没有变成中石油之前,部门里面的部分科室和团队被抽离出去,然后同时从国家化工部、国家纺织部分别抽调了一些领导班子和骨干人员,共同组建中国的另一个石油企业。

目的很简单:为了适应当时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交通运输的大发展。因为中石油由于历史原因,国内的陆地油田的经营、开采业务几乎都是他承担的,较少涉及到进口原油业务。类似的问题还体现在中海油身上(1982年国家为了开发我国的海洋石油资源,成立中海油,直属管辖)

因此当时国内急需要进口大量的国外原油,才能堵上汽柴油消耗量的漏洞。另一方面,我国的陆地油田大多都在我国北方,而南方很少油田资源。为了同时平衡我国南北方汽柴油的供应网络,于是中石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国内油田归中石油

原油劣质,汽油就差

因为当年这样的布局下,我国北方地区中石油加油站遍地都是,而南方地区则相反,到处都是中石化。于是就有网友说,中石油用的大多都是国内油田的原油直接提炼;而中石化则更多是进口原油,中东地区石油品质太好了,因此原料好,出来的汽油自然也好。

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因为大虎悠看到这种说法在网络上算是比较主流。但是大虎悠觉得也许这个见解是?以讹传讹?。事实上这里存在2个疑点:首先当年国家为了避免一家独大,因此在1990年前后是重新给?两桶油?分配了一下?资源?。

当年油田基本是按照长城北给中石油,长城南给中石化重新分配的,以避免一家独大。所以,胜利油田,中原油田,华北油田,河南油田等全都划给给了中石化。也就是说?中石油只提炼国内油田,中石化只玩进口原油?的时代,早过去大几十年了!这陈年烂谷的东西真心可以别再提了!

中石化冶炼进口原油,原料高档,汽油也好

第二个疑点很重的说法,就是关于中石化进口的原油品质比国内高这件事情。事实上大虎悠在去年就说起过,人家老外对我们中国的?管控?可真心不是瞎胡闹的。好东西留给中国?你怕是还没睡醒!真正的高纯度轻质原油早去了美帝了,哪里轮得到中国?

事实上中国从中东海湾地区拿到的原油,大多都是高硫含量的中质甚至低质原油。价格确实比优质的便宜,但是需要更为严格先的冶炼工序去?伺候?。而从俄罗斯过来的油气资源大多都是天然气,较少石油资源。

大家都是?央企?,差距真的有那么大么?

因此从这一点上看,中石油、中石化的原油来源其实差距并不会太大。而且同样作为超级央企,一个是原先的国家石油部,一个是原先石油部、化工部、纺织部里抽调部分科室联合组建,他们都算是国内石油行业里的?泰山北斗?,科研力量和冶炼工艺也不会有太大差距。

中石化方面因为和BP集团(大英帝国石油公司)的合作合资日益加深,2008年开始从英国引入的?专利多次裂解技术?生产出来的汽柴油品质明显提升(理想情况下甚至无需任何添加剂直接提炼出97/95标号)。

而中石油方面也一样与BP集团有合作,旗下的兰州石化也不是吃素的,近期他们的自主研发的LZR-30R催化裂化催化剂成功中标美国雪佛龙加州炼油厂,标志着在国际高端市场得到认可。退一万步说,无论是中石化还是中石油,中科院院士那种级别的国宝级教授一定不会少。

汽油耐不耐烧,关键在密度!

那么最终导致汽油到底耐烧还是不耐烧的原因,仅仅剩下一个:汽油密度。因为汽车的电脑控制空燃比,是按照?重量?为单位的。通常发动机每吸入15克的空气就需要喷油嘴喷出1克的汽油。然后混合、点燃、于是发动机运转。

但我们加油的时候的计量单位却是?公升?。因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密度越高的汽油肯定就越耐烧。因为同样一箱子汽油,重量却更大了!网上有文章称?中石化、中石油的汽油密度不同?,而我查阅了关于汽油物理指标的国标:《GB-17930-2016车用汽油国家标准》。

根据国标显示,如今的国6A级别汽油的密度必须符合每公升720克~775克(温度20度)的标准才算合格。按照这个标准来算,1公升汽油的重量可能会因为提炼厂家的不同而存在50克(一两)的差距!按照普通家用汽车油箱平均50L来算,最大差距将达到2500克(2.5公斤)

2.5公斤的汽油大概能有个过3.5L的样子,大概能让车子多(或者少)跑个50公里左右(绝大多数小轿车)。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同的品牌加油站的油品也许真的会因此而导致?耐烧性能?的差别。

之后针对上海本地的不同加油站的汽油密度,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可能会去真的做一期汽油密度测定,但眼下条件还没成熟

一、“南方选择中石化,北方选择中石油”

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说法呢?中石油的全称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可以说是中国最有资格的燃油加工厂了,其前身是中国的石油工业部,早期各大石油开采公司都是其子公司。

中国的油田主要在北方,如大庆、辽河、克拉马依等。由于地域原因,北方的炼厂都炼制国内北方油田的原油,中石油的原油来源几乎都是来自国内。因此,中石油更擅长原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的上游功夫。

中石化的全称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而中石化的地盘主要是在南方地区,由于南方油田比较少,所以中石化的原油来源基本依靠进口,进口地大多为中东地区。原油勘探就不需要中石化过多研究了,中石化也就更专注于炼油、化工的中游功夫。

1988年,对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进行上、中、下游的重组整合:两大石油公司以长城为界划分南北,形成两大集团平行竞争格局,这也是为什么民间传言南方选中石化、北方选中石油的原因。后来,中石油南上,中石化北下,两大集团对立格局被逐步打破。目前在下游的销售业务互有渗透,在南方可以见到很多中石油的加油站,北方也能见到很多中石化的加油站了,南中石油北中石化的印象也就渐渐淡化了。

二、“中石化比中石油更耐烧”

很多车主都听说过中石化的油比中石油的更加耐烧,同样加满一箱油总是会觉得在中石化加的油开的里程更远,到底是不是这样的?汽油属性有三个重要关键词,密度、热值、挥发性。其中热值决定同体积的汽油转化成内能的比例大小,而密度决定注入同体积汽油的质量大小。

_

虽然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在炼油的方法上基本一致,并且加工后也都符合国家标准,但是二者在原材料和添加剂上的区别,导致中国石化的油在密度上比中国石油的油略大一些。

在国V排放标准实施之前中石油密度0.72-0.73,中石化密度0.75-0.77。也就是说加注同体积的汽油,中石化的汽油质量比中石油的更大,也就是汽油含量更高,这也就是导致大家觉得中石化的汽油比中石油更耐烧的原因。

但是,近些年随着国V、国VI排放标准的实施,两家在汽油密度上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不仅如此,中石化与中石油之间签署有油品互换协议,很多地方都是中石化、中石油的油库相互出油。并非所有城市都有油库,因此在同一区域内的中石油与中石化油品几乎没有区别。

可能有些老司机在自己实际用车时发现,某几次在中石化加油比在中石油加油能多开一定的里程,但请注意哦,不同路况以及不同的驾驶习惯也是油耗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此外,不同批次的油品可能也存在差异。如果对于油品是真的有执念,建议长期在同一加油站加油,因为不同区域的加油站油品会因实际生产操作情况产生微小变化,但这影响微乎甚微。

三、“中石油的优惠大所以油品差”

中石化与中石油的加油站经常都会有一些促销活动,但很多朋友发现中石油的优惠力度往往比中石化的更大,这也让大家觉得中石油的油品可能会不如中石化,但事实并非如此。

_中石油与中石化在上游勘探开采、中游炼化领域相对而言都处于一家独大的境地,但下游销售的竞争还是非常大,市面上除了这两桶油还有中国海油、中化石油以及一些民营加油站,尽管油价由发改委统一制定,但实际经营中地理位置、周围加油站数量(竞争环境)是价格的主要决定因素,也就是供需关系决定的。加油站会依据不同区域作出不同的营销调整。因此,中石油与中石化会有一些直降活动也是正常现象。

为什么中石油的优惠力度看起来会比中石化的要大一些呢?首先,中石化的原油主要来自国外采购,而中石油是国内自采,从源头上中石化的成本就高于中石油,加上炼化过程中中石化的成本也是偏高的,导致中石化的出厂价格就是居高不下。因此,大家看起来中石油的优惠力度往往要稍大于中石化的,但这种现象也并非普遍存在,更与油品无关